
聚乡村光影,展青春担当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研团队首先以村落为单位进行走访,以期记录乡村的整体风貌。调研之旅的第一站来到了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圩洋村,团队成员挨家挨户上门访谈并来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户进行今年的早收,在与当地村民的交流中深刻地了解了村落传统农业发展的困局和乡村建设的老龄化困境。与此大不相同的是调研之旅的第二站,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调研成员来到郑陆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习乡村环境整治知识并亲自参与体验当地特产翠冠梨直播销售、打包、邮递的全过程,真正体会到电商平台发展给乡村农业注入的新鲜活力。

筑数字基石,扬兴农之帆
尽管融入乡村生活并进行观察记录并非易事,调研团队始终信念如槃,撸起袖子加油干。团队在学习中发现江苏村落发展千姿百态,但农业仍位居大多数乡村发展的首位。因此,团队围绕乡村农业生产和销售环节的数字手段运用情况进行探访。
第一,针对农业生产情况,实践团队来到昆山市巴城镇高标准粮油生产基地、连云港市灌南县和南京市浦口区永宁街道联合社区。团队成员在粮油生产基地体验智能水稻田管理,参与粮食生产入库工作;在灌南县参观现代化规模生猪养殖场,学习使用智能设备进行日常养殖管理,充分感受规模化、智能化管理带来的巨大影响;在永宁青虾养殖园观察生态化改造的水塘及遍布产业园的数字化设备,感受数字化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及其为乡村带来的深刻变革。

在实践团队完成在江苏地区的实践学习后,成员们对自己的学习体验进行总结汇报,一致认为:发展农业一要加快转变经营方式;二要充分搭乘现代技术;三要善治,全面建设乡村为农业发展、产业兴旺提供依托。
抓典型范本,汇百家之长
管中窥豹无法掌握全貌,为进一步了解数字经济应用于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实际情况,实践团队在以江苏省为主调研地区的基础上,选择数字化建设优秀范本河北省保定市孙家庄、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以及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作为此次专业性调研的辅助样本,并根据实地走访情况对各地数字化建设进行进一步分析。团队成员在调研学习后对掌握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报。首先,河北省孙家庄地区借助自身丘陵区地理特点,因地制宜充分开发荒山,引入太阳能发电处理技术,将电量并入国家电网,作为当地重要产业之一;农业生产方面,主要以果树种植为主,采用“产学研一体化”机制,将高校研究成果实际运用种植过程中,并采用数字化监测和恒温控制系统,对农产品进行精准记录,将可持续发展落到实处。

通过江苏的实践活动和全国各地区的调查性活动,团队整合对比后得出结论:当前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方面主要着力于农业产业建设,依托数字技术构成产销经济链条。但纵观所有调研样本,传统农业基本仍处于生产环节的首位,数字产业通常起为辅助。为紧跟时代发展和乡村建设需要,要加快产业发展转变步伐,为经济发展和产业品牌打造提供依托。
献青春力量,做时代新人
每一次实践调研学习都是一份特别的收获。在为期将近两个月的活动过程中,团队成员真正融入乡村,每一场采访记录,每一次参观学习,每一天动手劳作,每一篇心得报告都将成为实践团队更好地捕捉乡村实时动态、继续乡村振兴研究之路的宝贵经历和珍贵财富。

实践出真知,真理又不断推动实践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乡村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的重要精神,深入乡村,用双脚丈量大地,贡献青春力量;发挥学科优势,用知识回报社会,展现青春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