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生校园网 > 三下乡

东北林业大学学子赴山西省平遥县:寻迹民主摇篮,传承百年红韵

    发布时间:2025-08-02    阅读:
    来源:周凌霄,周凯玉/文法学院调色盘实践小队/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学子赴山西省平遥县:寻迹民主摇篮,传承百年红韵
 
【记者 周凌霄 周凯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历史学习教育精神,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使青年一代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7月24日,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调色盘实践小队共同前往彭坡头村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在红色遗迹中汲取奋进力量,从历史史料、档案、文物中找寻故事,铭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24日上午,实践小队走近红色彭坡头,抵达彭坡头村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并在村委会的带领下进行参观。小队成员了解到,革命先烈在彭坡头建立了至关重要的红色地下交通线,为抗战胜利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馆中陈列众多抗战时期的旧物,续写着无名英雄的抗战事迹,结合村长的介绍与解说,小队成员深入了解了抗日战争时期平遥地区经受的风雨洗礼与军民作出的重要贡献,他们英勇抗敌、不畏艰险的身影深深印刻在晋中大地上。
 
(图1 平遥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
 
(图2 纪念馆中记述的英雄事迹)
其中,抗战英雄梁奔前是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年轻女共产党员,她以20岁的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宁死不屈”的信仰力量。从教师到战士,从新婚到孤身赴死,她始终将民族大义置于个人生死之上。其事迹不仅震撼了侵略者,更成为中华民族抗战史诗中一道永不熄灭的青春之火。她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她的精神如同一盏明灯,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提醒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她的生平事迹彰显了坚定的革命信仰和民族气节,是共产党员精神品质的现实体现。
 
(图3 烈士梁奔前纪念雕塑)
 
(图4 队员共同参观学习)
其后,李维一老师结合红色史迹,把握时代脉搏,为成员们带来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要厚植家国情怀,将个人的奋斗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更要铭记那段刻骨铭心的烽火岁月,以史为鉴,从历史的警钟中听取奋进的强音,以青年之力奏响强国之声。
 
(图5 纪念馆序言)
 
(图6 李维一老师为队员讲述抗战历史)
 
(图7 李维一老师带领队员了解平遥抗战历程)
团队成员依次在横幅上写下自己的青春誓言,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痕迹,更是对历史的一次庄严回应,以名铭记、以行践诺、以心传火,让牺牲不再是无名的数字,让弹孔不再是无声的印记,让革命的火种跨越时空在青年的掌心重燃。
 
(图8 小队成员在横幅上留言)
参观结束后,实践小队共同来到彭坡头村村委会与工作人员进行简单会谈,小队成员就参观体验与感悟提出有关纪念馆完善与改进等方面的建设性意见,希望从青年视角出发,在多方角度落实,与当地部门共同推进红色宣传取得新进展。
 
(图9 实践小队与村委会工作人员进行简单会谈)
从百年征程中走来,在初心使命中坚守。实践小队接过先辈的理想火炬,争做时代的先锋者、建设者、奋斗者,用青春汗水浇灌强国之花,用奋斗的身影续写复兴之业,笃志前行,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新时代,吹响青年嘹亮的奋斗号角。
 
 
 
 

三下乡推荐

赠君一枝艾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是《诗经·王风》中的诗句,作为先秦时期就在文学作品中大放异彩的植物,艾草所承担的文学价值及

遨游科教世界,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南京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指尖智荟”科技志愿服务团走进宿迁市泗洪县太平实验学校,开展为期3天的科普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