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效益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进行的财力分配与所取得的社会实际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基本内涵是政府资源分配的比例性和政府资源运用的有效性。财政支出效益好是财政支出产生的成果较多,或者取得一定的成果所耗用的财政资金较少。
方法
1、“成本—效益”分析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水利工程等。
2、最低费用选择法:适用于军事、教育等项目。
3、“公共劳务”收费法:适用于教育、城市供水、建设和维修道路、国家公园、邮电等。公共劳务的定价有:免费、低价、平价、高价。
财政支出效益与企业生产效益比较,其特点有计算所费的范围宽\择优的标准不同。
特点
1、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是指财政资金的耗费与经济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财政支出的社会效益是财政资金的耗费与社会效果的对比关系。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2、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的统一
微观效益是指每一笔财政支出项目所带来的具体的效果;宏观效益则是指通过对财政支出总量和结构的安排与调整所产生的有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以及人民整体、长远利益的效果,如国民经济的稳定均衡发展、资源的合理配置等。
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第一,宏观效益具有主导决定作用,它是实现微观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财政支出只有实现国民经济整体的宏观效益,个别项目的微观效益才能得到保证;第二,财政支出微观效益是实现宏观效益的现实途径;第三,财政支出的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之间也存在着矛盾。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矛盾的基本原则是微观效益服从于宏观效益。
3、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的统一
在考察财政支出的效益时,既要考察其直接效益,也要考察间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