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大学生学习 > 财务会计

《企业会计制度》下“待摊费用”归属何解

不管是分行业会计制度,还是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都把“待摊费用”作为资产来处理,即已支出的各项费用,凡不能全部列入当期损益的,均作为企业的资产。笔者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现提出与同行切磋。

  1.“待摊费用”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待摊费用是指已经支出、应当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费用。它最直接地表现为:企业的经济利益流出和资产、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它预期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经济利益,因此,“待摊费用”不符合资产的定义。

  2.“待摊费用”的会计处理违背了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谨慎地进行,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和费用。企业“待摊费用”的形成表明,资产已经流出企业,只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不能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实质上它已经是以后各期的确定费用。

  3.“待摊费用”的归类违背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待摊费用”从法律形式看是本企业拥有的一项资产,而从实质上看是本期企业已经支出、应由本期及以后各期分摊的费用,它是一项明确的费用。

  4.“待摊费用”的披露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在资产负债表中,“待摊费用”作为“流动资产”项目列示,“长期待摊费用”则作为“其他资产”项目列示,因此,企业“待摊费用”(广义的)的发生只是资产内部项目有增有减,并不影响“资产=权益”等式之间的数量关系。而事实上,只要“待摊费用”发生,就表明资产已经流出企业或已实质性减少,只是会计核算人为地不把它全部列入当期损益而已。在这种情况下,把“待摊费用”作为资产进行披露,虚增了资产和权益,必将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提出如下改进建议:

  1.把“待摊费用”确认为所有者权益。首先,“待摊费用”反映的是一项未来费用,是以后会计期间“本年利润”的减项。其次,“待摊费用”表现为企业经济利益流出,最终反映企业投资者对企业未来净资产所有权的减少。

  2.重新界定“待摊费用”的涵义及分类。“待摊费用”应定义为:已经支出、应当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费用,该费用预期会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由于把“待摊费用”确认为所有者权益后,再细分已没有任何意义,故可只设置“待摊费用”一个总账科目,该科目的借方登记待摊费用数额的增加,贷方登记待摊费用数额的减少(摊销)。当企业发生待摊费用时,借记“待摊费用”科目,贷记“现金”或“银行存款”等科目,反映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当企业摊销待摊费用时,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待摊费用”科目。待摊费用的摊销只是所有者权益内部项目有增有减,不影响“资产=权益”等式之间的数量关系。

  3.合理和真实地披露“待摊费用”。由于待摊费用不能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因此,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并未包含“待摊费用”的数额,而“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项目都有特定的来源和用途,更不能把“待摊费用”包含在其中。根据“待摊费用”最终影响的项目考虑,应把它作为“未分配利润”的减项列示,未分配利润减去待摊费用等于未分配利润净值。待摊费用数额越大,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净值数额就越大;反之亦然。

财务会计推荐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特点

 我国在实施有关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过程中毫无疑问会涉及到改革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基础。 反过来,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基础的

外籍人个人所得税征收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为吸引外资,给外资企业大量优惠政策。 随着全球一体化及我国经济的发展,经过税收政策的调整,目前内、外资企业在

解谈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外债

 文献综述  政府债务与财政赤字“债务”和“赤字”在财政政策中是几乎可以互换使用的两个词。美国联邦预算赤字

非税收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 目前非税收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制度建设亟待加强。 多年来,驻马店虽然一直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工作,相继制

校企合作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

 1前言  校企合作办学本质上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拓展和延伸,其作为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突破点逐渐浮出水面,从国外“一年三

会计造假的原因

  世界发达国家存在不少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引人注目的2002年安然公司财务丑闻事件后,仍不断曝出会计造假,电信巨头世界通信公司虚报

烟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现状

 1 烟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现状及特点  现阶段,烟草企业内部都有严格的审计制度,已经形成全面审计、同级审计、专项审计的全方位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