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不仅给我们引进了新品种、带来了新技术,还亲自到田间来教我们如何施肥、打农药。”在贡米坝区示范种植田里打工的海龙镇贡米村村民陈顺华告诉笔者,来年他将在自己家的田地里,采用新技术种植新品种。
来自遵义市农科院的省级科技特派员王怀昕从事种植业研究20多年,进驻到贡米村后,便积极研究土壤特性,并引进优质稻种新品种,采用新的种植密度指导当地农民科学种植水稻。同时,根据水稻种植周期,指导村民均匀喷洒生物菌剂,减少田间病虫害,提高土壤肥力,增强移栽后的水稻秧苗对土壤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促进贡米高效高产。
贡米坝区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水稻种植已成为当地实现乡村振兴的一项特色产业。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坝区探索出种养殖结合和冬季轮作的“双加模式”,不断探索和推动贡米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所谓种养殖结合就是“稻鱼”“稻鸭”等“稻”模式,冬季轮作就是冬季稻田水旱轮作,利用冬闲种植附加值较高的蔬菜或者食用菌,提高田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让一分田实现两份收获。
据了解,今年贡米村优质水稻种植面积核心区域1000余亩,其中示范种植面积10亩,每亩可种植13000穴,种植密度相较于传统种植增加了5000穴,预计亩产量可提高100斤,亩产值可增加1500元。
“今年元月份来到贡米村,经过与镇、村共同商议,前期选定的优质稻种,引入钵苗育插秧水稻种植新技术,目前这批秧苗已经开始移栽。”王怀昕说,接下来,他将一直全程跟踪,在田间地头解决农民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进一步推广和落实贡米坝区水稻种植“双加模式”。
推动贡米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海龙镇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调结构、建特色、强品牌、扩规模,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在贡米坝区进行示范种植,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