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网

大学生活网 > 大学生新闻 > 大学生村官

钟爱“天敌”守护申城

2020年末,上海市农业科学院15名院评“新时代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受到表彰。获奖者无一例外是上海都市绿色现代农业科技领域的佼佼者,有几人在全国甚至国际上也颇有影响力。然而,按照姓氏笔画排序的一头一尾两名获奖者却成了“话题”。

这两名获奖者是师徒关系,也是上海市农科院生态所害虫生态防控科研团队的代表。师傅蒋杰贤是团队领头人,徒弟万年峰是骨干。这个6人团队20年如一日钟爱“天敌”,无论在植物多样性绿色防控的应用基础研究还是应用技术推广上都取得了不俗成就,为都市绿色现代农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两手硬”

“上海坚定不移发展都市农业给了我们团队时代的机遇,团队也抓住机遇,走在这个领域的前列。”谈到师徒二人获得院评“新时代突出贡献奖”,蒋杰贤在欣慰之余,首先感恩上海这座城市。

20年前,从湖南农业大学来到上海市农科院的蒋杰贤不得不直面如何平衡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的问题,这既是考验他融入新环境的能力,同时也考验他对绿色防控领域科研、应用的趋势判断。经过慎重思考之后,他作出了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两手硬”的决定。

这个决定意味着除了巧干、实干,还要甘于“平庸”。特别是当把利用植物多样性培养“天敌”、实现区域生态安全高效农业作为他和他的团队的事业之后,更加需要坚守慢工出细活的理念。

“围绕功能植物多样性实现绿色防控研究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同步推进,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才能互促互动。”万年峰对“两手硬”作了进一步的阐释。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蒋杰贤和他的团队以平均每年每人一篇SCI论文向全球展示上海在植物多样性绿色防控方面的科研水平,在上海形成的规模化推广的稻田多样性模式下害虫生态控害技术、多样性模式下果园生态保育技术和菜田害虫生态防控技术等展示了上海绿色防控应用技术的价值。

寒冬时节,记者走进奉贤区上海谷满香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经收割的稻田里绿肥长出了嫩叶,稻田四周的香根草像卫兵一样守卫着这方土地。

一位合作社社员告诉记者,2017年引进蒋杰贤团队稻田多样性模式下害虫生态控害技术后,合作社2000亩水稻先后通过绿色农产品认证,部分通过有机认证转换期,“庄行谷满香”品牌较好地实现了优质优价。

“多样性模式下害虫生态控害技术还为稻田构建了植物景观,不管是播种季节还是稻子金黄的收获季节,都会迎来游玩体验的市民。”合作社理事长陈嶔崎自豪地说。

蒋杰贤对此表示,多样性模式下害虫生态控害技术的关键是利用“天敌”遏制害虫,在减少农药用量的同时保障生态安全、食品安全,而培育“天敌”需要各种花卉、草类构建植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植物景观因此而成,从而综合体现了现代农业的生产、生态、服务功能。

成长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20年来,上海市农科院生态所害虫生态防控科研团队从无到有,继而成为农科院里的卓越团队,是蒋杰贤坚持每个人成长“一个都不能少”理念的结果。

今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世界顶级期刊《NaturePlants》上发表论文的万年峰在谈到团队建设时说:“每个人都有形成专长、发挥专长的机会,每个人都有机会主持项目,每个人都会自觉加入同事主持的项目中去,并发挥各自的特长帮助同事做得更好。”

万年峰至今最难忘的是他读硕士期间第一次弄“三线表”的经历。因为初学,他第一次做出的表很难看,而制作“三线表”是写论文必备的技巧之一。在导师蒋杰贤的耐心指导下,万年峰不但制作出高质量的表格,还因此悟出了高质量论文的门道。从业至今,他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40篇。

万年峰认为,发表优秀的论文最重要的是扎实的科研成果,团队每个人都有了专长,就能第一时间拿出最优的实验设计方案,让合适的人去分头落实实验过程,最后一起讨论如何写、投向哪里,论文质量自然有了保障。

那么,团队其他成员的感受又如何呢?6人团队中最早成为蒋杰贤同事的是2003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的季香云。谈到团队和个人成长的关系时,季香云爽朗地说:“我对自己的成长挺满意的。”

事实上,团队每个人的成长都得到了体现:5位成员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每个人都在SCI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领头人蒋杰贤和骨干成员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