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他力排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千方百计稳定全村的政治局面。十年里没有发生派性武斗,班子工作没有受到冲击,农业生产安排有序。“农业学大寨”期间,他组织愚公队治理4公里河滩,造地53亩,建集体窑洞18眼,建起了办出室,安装了电磨,成立了供销社,推广科学种田。
1972年该村集体储备粮达到百万斤,向国家交售储备粮达60万斤,用所得4.3万元资金筹备机井钻探,成为全县的红旗村,受到县委表彰。他领导培育的优种“常坪红”谷子在全县推广,并参加了广交会。
1973年6月钻出了井陉县西部山区的第一眼深井,井深306米,浇地800亩,被县委书记刁文学命名为“胜天井”。1981年又投资10万元,在本村西坡钻成2号机井,扩浇地600亩。
1984年率先开通了石家庄至本村的客运班车,极大地促进了本村的经济发展,方便了村民出行。他担任村支部书记后,在本村成立了广播站,为农户安装了广播喇叭,购买了电影放映机,建起了舞台,支持东坡、西坡、坪子三大片恢复了农民业余剧团,为本村建起了新校舍。
他在职20年,为群众办了数不尽的好事。1986年他因病退出领导岗位时,集体存款达18万元。赵善从不沾集体一点便宜,他的晚年生活十分清贫,经常受到领导和社会的帮助。2004年赵善因病去世,终年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