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谁曾想到,20年前,群山环抱、海拔470米的官畲却是全县最穷的山村之一,村民购买粮食和油盐酱醋等基本生活用品要靠赊账,孩子下山念书也靠赊账,因此被人称为“赊村”。
今年64岁的老支书蓝金福回忆说,那个时候村民住在山上,田在山下,人们一年到头爬上爬下辛苦劳作,不得温饱,过年没米吃,买东西靠赊。村民普遍人畜混居,依土坡而建的破土房底层养牲畜、中间放家什物件、上面住人。
直到2002年,官畲村终于迎来转机。当时,看到隔壁村种植铁观音茶叶收益较好,蓝金福就带着5名党员率先“吃螃蟹”,开荒种茶7亩,2003年试采一炮打响,赚得丰厚利润。紧接着村民们也跟了上来,短短两三年间共开发茶园1600亩,并自办加工厂,乘着铁观音茶叶走俏市场的东风,一举实现家家脱贫。村民们腰包鼓了起来,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楼房,离开了世代居住的土房。
富起来的官畲村大力挖掘畲族民俗文化遗产,2009年这个村的畲族歌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官畲村开始“转型升级”,进行“二次创业”,走上文旅兴村、旅游富民的康庄大道。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村子的道路更通畅了,基础设施更完备了,环境更优美了,畲歌更嘹亮了,畲家饭菜也香飘山外……
2017年12月,官畲村引进漳州旅游投资集团,对村子进行整体重塑和提升。村企合作做大旅游“蛋糕”的综合效益十分明显:客源滚滚而来、村集体收入增加、70多位村民在企业上班领工资、村里有了24家农家乐、茶叶等农产品更好卖了……
“官畲村现在名气大了,连广东的游客都过来了。”蓝金福感慨地说。
他给记者算了笔账:全村97户490人,现在一年茶叶收入1000万元,旅游业收入15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5万元。他表示,全村生产的铁观音统一标注为“官畲初心茶”,寓意不忘初心,接续奋斗,谱写乡村振兴的更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