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乡泪别好“书记”
2月13日,农历正月初二,人民沉浸在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氛围中,然而对朱先太的家人、领导、同事和驻村村民而言,却是个无法忘记的日子——他们的好儿子、好战友、好同事和好书记永远离去了。
在鲜花挽联簇拥的遗像前,年迈的父母亲撕心裂肺的哭声令人动容,跪地的儿子无声哭泣让人感怀,闻讯赶来的干部群众泪湿衣衫。
台子乡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来了,各扶贫(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和队员来了,上台村“两委”成员来了、众多乡亲来了,来送朱书记最后一程。
“朱书记,张世成家的收入今年又增加了2万多元。”
“朱书记,刘生贵母子现在生活很幸福,请你放心吧。”
“朱书记,我们多么希望你能继续带领我们走上小康路。”
“朱书记,上台村的乡亲们感激你,也对不起你呀!”从20多里外的上台村特意赶来的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站在朱先太的遗像前懊恼地说:“平时你带病工作,我们是知道的,没想到会有这么严重,这个病会要了你的命,我们后悔没有照顾好你呀。”
……
台子乡副乡长师延珍眼含泪花说:“您像黄文秀、吴应谱等全国已牺牲的770多名扶贫干部一样,倒在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场上,生命定格在为人民谋幸福征程中。我们将接过‘接力棒’,继续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战场砥砺前行。”
带病奋战新岗位
“群众的所思所盼就是我工作的方向,田间地头和农家小院就是我的办公场所。”翻开朱先太的民情日记,这样的话语令人动容。
朱先太生前扶贫的上台村属省定贫困村,位于半浅半脑山地区,距县城10公里左右。
2015年10月,精准扶贫号角吹响,工作踏实、作风过硬的朱先太被选派到台子乡上台村担任“第一书记”,自此踏上了扶贫攻坚之旅。
“我对‘三农’有着深厚的感情。扶贫工作没有捷径,靠爱心、真心、真情和乡亲们打交道。”朱先太上任前曾这样说。
为全面摸清底数,精准找“贫根”开“药方”,朱先太和驻村干部贲守山一起挨家挨户走访群众,每天奔波在左邻右舍、行进于田间地头、逐项填写表格。通过个人申请程序,从305户1160人中精准识别出贫困户33户102人。
2018年10月,积劳成疾的朱先太最终累倒了,但住院治疗、坚守岗位成为他必须平衡和兼顾的两件大事。
常常挂着吊瓶出现在工作岗位上,让贲守山和上台村党支部书记王全仁心疼不已,多次劝他保重身体好好修养,但他却说:“我的身体已经好得差不多了,你们不用担心,我现在能行也能干,扶贫没有决胜我就不能休息,党员干部就是要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为让全村群众科技培训全覆盖,实现“智慧农业”,朱先太积极争取到200万元的祁连山生态保护项目节柴灶320台、村学校建设项目、农村电网改造项目、土地整理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农村污水管网建设项目,让群众得实惠、增收入,生态环保得到更好保护。
2016年年底,上台村人均纯收入较2015年增加2700元,33户贫困户102人退出贫困序列,摘掉“贫困帽”。
心里装着乡亲们
33户102人的贫困人口占上台村总人数的8.8%,怎样才能让他们脱贫,有后续发展产业,是朱先太每天思考的事。
上台村二社的刘永清因腿部残疾,外出务工难,家里重活又干不了,一家三口的生计成了大问题。“养殖和种植都不适合他。”朱先太思来想去,动员刘永清买辆装载机。
可是,8万元的费用并不是个小数目,除了16200元的产业发展资金,再拿不出一分钱。于是朱先太帮他贷来2万元“互助资金”、3万元“530”贷款,东借西凑总算把装载机买到了手后,又跑项目要名额,争取装载机培训项目名额参加培训。
2017年,刘永清第一个月挣了1000元,接着3000元、5000元、7000元收入不断增加……如今,刘永清还清了贷款和外债,自信洋溢在脸上,几次想邀请朱先太去家里做客,而朱先太“下次一定去你家做客”的承诺,却没能实现。上台村一社贫困户张世成,有养羊的想法却因缺乏技术望而却步,在朱先太手把手指导下,如今羊群壮大到了27只,成了邻里村社观摩学习的示范户。
“朱书记,刘生贵家着火了,火势不小哪。”2018年3月28日晚,接到村委会主任的紧急电话,刚走访完贫困户后到家不久的朱先太,马上又赶往现场救火。
“消防车来了没?”“母子俩安全不安全?有没有人守?”“就算火场有再重要的东西,都不许乡亲们再进去冒险,做好群众安抚工作。”一路上,朱书记心急如焚,只能用电话交代着所有自己能够想到的可能……
20分钟后,当朱先太看到7间房屋只剩墙角余火未熄的几根焦木,刘生贵家的家当只剩下从山里刚拉回来的两只羊时,朱先太不由得替刘生贵发起愁来。
刘生贵和高龄多病的母亲生活,儿子智障无劳动能力,是个绝对贫困家庭。
朱先太每天奔波在民政、国土、红十字会等部门,协调救灾物资、房屋修建,再从化肥、种子、地膜、农药等物资提供,募集2万元善款并发动党员帮助灾后重建,仅一个月时间刘生贵母子重新安了家,全村群众安了心。
在朱先太家里,我们看到一沓鲜红的荣誉证书,既有县乡两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驻村干部、优秀退伍军人、抗疫先锋和优秀志愿者的,也有海东市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的,这些证书都诉说着动人的故事……
党员情怀赤子心
2020年1月25日,全省启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没有接到到岗通知的朱先太一会儿一个电话地打给乡亲们和驻村干部,操心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26日清早,放心不下的他联系上队员贲守山早早回到工作岗位。
这个以前顶天立地、高大魁梧的汉子,已被肾病综合征折磨得弱不禁风、骨瘦如柴,挂着吊瓶出现在抗疫工作现场是常事。
时任乡党委书记袁占良担心地问:“朱书记,病没好得注意休养啊。”
“我是党员,是第一书记,又有2003年抗击非典的工作经验,比村干部们懂得多一些,我不能缺席。”
朱先太的身体状况让淳朴的村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当得知他的饭菜要少油少盐少糖等以清淡为主时,但又不知道怎样表达对他的关怀,于是开始自发给他单独做饭送饭,看着热气腾腾的饭菜,朱先太感动得热泪盈眶。
设立劝返点、发动群众进行联防联控、人员排查、微信推送疫情信息、帮群众心理疏导;带领村干部和党员在劝返点值班、对过往车辆消毒、劝返走亲访友人员;争取口罩、酒精、消毒液、手套等防疫物资,带队逐家逐户消毒……46天时间里,朱先太拖着病体奔波,疫情尚未完全结束终因劳累过度、病情加重,住进了医院。
五年里,朱先太和全省其他“第一书记”一样,用脚步丈量大地、用汗水温润热土、用生命勇赴使命,用满腔赤诚在河湟大地激荡起共产党员一心为民的壮歌,用初心使命在彩虹故乡演绎出“第一书记”服务群众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