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网

大学生活网 > 大学生新闻 > 大学生村官

解码“示范生”的乡村振兴秘笈

乡村振兴对于丽水而言,并不是新名词。

早在18年前,丽水就已经吹响了振兴乡村的号角。2003年,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自此,丽水开始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环境改善为重点,对市域内绝大部分村庄进行全面整治。

18年后再回顾,从已经融入浙江发展主动脉的“八八战略”,到指引无数乡村换了“活法”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再到“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具体实践,每一步都稳健有力。

2018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农业农村部和浙江省委省政府签署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合作框架协议,同年11月,丽水申报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市创建,并成功入选全省六个示范市之一,以全力打造农村改革探路者、城乡融合先行者和乡村振兴排头兵为目标,扛起“为全国梯度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做法”的重任。两年来,丽水接连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乡村振兴优秀市。

解读2020年的经济“战报”,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37元,同比增长7.8%,增幅排名全省各市第一,实现农民收入增幅全省“十二连冠”;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2394元,同比增长15.5%,增幅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实现低收入农户增幅全省“五连冠”。通过数据分析,丽水市俨然探索走出了一条新时代乡村振兴新路子。

改革创新持续深化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离不开各种基本要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人、地、钱”。

不可否认,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丽水,这三个要素都缺乏先行优势。然而,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明发展方向,转变发展思路后,丽水农业在破解“人、地、钱从哪里来”的难题过程中,逐渐完成了海量的创新功课。

人从哪里来?如今的丽水乡村,对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2020年以来,丽水市通过建立高效完善的“两进两回”机制,畅通人才、科技、资金等下乡通道,让乡村成为投资兴业的沃土、创新创业的热土、安居乐业的净土。

随着“两进两回”的深入推进,不计其数的科技特派员、农创客等人才回归乡村。当前,科技正颠覆着人们对农业的传统印象。在莲都区雨伞岗村,丽水市农林科院农业智能化快繁中心主任徐伟忠所研发的“山地立柱雾耕模式”让农业的耕种方式发生了巨变;在天宁工业区绿园禽业的农场里,双层结构智能化养殖棚为传统养殖产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省农科院姚燕来博士为浙江田地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除臭微生物菌剂、促生微生物菌剂,培训企业技术人员服务松阳县茶产业发展,有效改良了茶叶种植土壤,提升了茶叶品质……

钱从哪里来?一方面,丽水积极探索金融赋能,创新推出“GEP贷”“生态贷”等绿色金融产品,有效破解乡村振兴融资瓶颈。另一方面,在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基础上,从2020年开始,丽水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行动,引导薄弱村增强“造血”功能,从山、水、林、田、湖、房、地入手,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充实集体“钱袋子”。

地从哪里来?这些年,通过下山移民、分流安置走出大山的丽水数万山民,因下山而彻底改变命运,与此同时,农民搬迁后的农村田地、山林等经营权有偿流转,推进搬迁村社(安置小区)进行GEP核算。引导和鼓励搬迁农户以自主经营和经营权流转、参股等形式,盘活利用迁出地的山林、田地等土地资源。“通过大搬快聚,最终目的是撬动乡村‘二次开发’。”市大搬快聚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解决了人、地、钱这三个基本要素的问题,丽水聚力改革创新,做精做强产业,全面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力。在品牌创新方面,丽水探索出了“丽水山耕”优质农产品、“丽水山居”田园民宿、“丽水山景”乡村旅游等“山”系品牌。去年,这一系列品牌进一步取得喜人成绩,“丽水山耕”“丽水山居”营销总额分别达到108亿元、22.7亿元。在品质提升方面,开展“对标欧盟·肥药双控”专项行动,“丽水山耕”农产品农药化肥管控与欧盟全面接轨。

此外,农村电商、来料加工、乡村文创产业等乡村产业融合创新,蓬勃发展。这些年,大山之间涌现了21个中国淘宝村、58个电商专业村、7个全国电商百佳县,网络零售额从2015年的121.4亿元提升至2020年的481.6亿元,年均增长31.7%。

城市乡村融合共生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不局限于产业振兴,而是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下好“整盘棋”。

山高谷深、沟壑纵横的居住环境,交通落后、信息闭塞与基础设施薄弱,在过去很长时期里困住了丽水的农民。

运用跨山统筹“金钥匙”,丽水在全国率先探索解危除险、小县大城、众创空间、幸福社区4种县域模式,全面推进“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2019年以来,全市投入超60亿元,搬迁24875户69085人。

除了大搬快聚,在城乡融合这条主线下,美丽乡村建设也是格外亮眼的工程——聚力花园乡村创建,诗画田园承载和延续了浓郁的乡愁记忆。

2019年,丽水率先全省启动谋划“花园乡村”顶层设计和大推进行动,以更新的理念、更高的要求,全面打造浙江“新时代美丽乡村”的丽水版,这也是回答美丽乡村建设“全国看浙江、浙江怎么办”的“丽水答卷”。11月24日,在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现场会上,丽水作为唯一的地级市在会上作交流发言,与参会人员分享了丽水作为浙江大花园的核心区是如何答好这张考卷。首批200个花园乡村启动创建,好生态与大花园交相辉映、诗画田园与美丽乡村相互交融的“丽水山居图”走向现实。

在推进“大搬快聚”以及花园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丽水深知美丽乡村除了让村里人像城里人一样全面享受公共服务和生活便利,还要重构乡村精神、实现乡风文明。

如何实现乡风文明?丽水的破题之道是以百姓需求为导向,立足本土优势,按照符合市场规律的方式改革创新,最终实现治理目标。为此,丽水扎实推进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致力于打造乡村治理现代化先行区。

“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遂昌县应村乡推行的“民事村了”工作法,使99%的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连续20年无刑事案件和上访事件。如今,诸如“民情地图”“住村联心”“事不过夜”等服务群众特色品牌在全市推广,累计创成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7个、县乡村点四级文明实践阵地3647个、农村文化礼堂1188家。

与此同时,丽水还大力繁荣本土文化,推动新时代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建设——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寓教于乐的平台,仅2020年就举办农民培训班2000多场;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累计创成红色示范乡镇(街道)28个、红色示范村87个;积极打造民族乡村振兴示范先行区,争当全国民族乡村振兴排头兵。2020年9月,景宁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随着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不断加快,乡风文明不断提升,丽水乡村的发展活力进一步被激活:农民成为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拥有了农民工、个体工商户、农场主、工业大户、农业经理人、民宿主、企业家等多种身份;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休闲旅游、商贸流通、信息服务等“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正在不断拓宽农民的增收空间……

政府市场协同发力

推进乡村振兴,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如何处理好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在丽水,“有为政府”先行打出组合拳——每年安排一般公共预算乡村振兴专项资金,涉农贷款余额逐年增加,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基本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在有形之手的助力下,市场、社会协同推进乡村振兴,这也是丽水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前列的秘诀之一。

在莲都区下南山古村落,村集体于2016年统一将村里的古民居整体打包进行对外招商引资,成功引进浙江联众休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欢庭·下南山生态度假村项目,为回乡创业、返乡创业人群搭建创客平台,吸引不同业态、不同客群到下南山村创业,丰富村庄经济业态。

在丽水的绿水青山里,像联众集团一样来这里经营民宿的投资者还有很多。松阳的过云山居、云和梯田的牧云居、龙泉的森博园……短短数年,越来越多“有房无人”的空心村,变为创客云集的旅游“金名片”。

顺应数字经济蝶变期的趋势,丽水又把目光瞄向数字化改革,以更高的效率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在遂昌县,“未来村庄”不仅“留得住乡愁”,更能“望得见未来”——通过系统性重塑,一个个乡村被数字赋能:2020年7月,遂昌和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12月14日,与海康威视、网易、千寻位置等11家行业头部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网易联合创新中心、千寻位置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项目,加快山区县跨越式发展……

通过政府与市场的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落地案例正在丽水乡村不断涌现,随着接轨长三角、融入“一带一路”等时代机遇纷至沓来,那些昔日乡村“想都不敢想的好事”,如今真真切切地发生了。

2020年,松阳与上海市宝山区、宁波及嘉兴市农业农村部门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丽水香茶”冠名上海虹桥站高铁列车,产业合作全方位融入长三角;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上,青田依靠侨乡农品城与世界建立了农副产品贸易往来关系,在开放交流中开辟了“三农”新天地;丽水与蓝城农业、绿城物业、联华超市等知名渠道商签订合作协议,加快“丽水山耕”农产品进入长三角城市;为吸引更多来自长三角、乃至全国全球的游客,丽水正依托“古村落”拯救和活化利用工作,全力推进国际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持续推动乡村振兴……

日积月累,乡村振兴的丽水经验和成果正走出山门、走向世界:2019年,松阳县应邀参加首届联合国人居大会,用古村落建立起与世界联系的桥梁;在第十五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上,丽水与成都、广州、武汉等城市共同入选“2020年度中国全面小康特别贡献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