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明(右)指导农户修剪桃枝。
“老后进”跃身“新典型”
2010年以前,山乌果村“名声在外”,班子软弱涣散,干群关系紧张,群众越级上访、非法上访问题突出,是当地最让人头疼的重点村、难点村,村党总支书记也成了最难干的“烫手山芋”。2010年3月,张玉明被推选为该村党总支书记。上任伊始,他下决心要摘掉山乌果村“后进”的帽子。
要破题先要消除群众心里的气。张玉明先从村“两委”班子成员、村组干部、自己的亲属“下手”,挨家挨户讲政策,还群众一个明白。在此基础上,张玉明带头贯彻落实“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压实村监委责任,探索出了“123”工作法,即:1次商议(村“两委”会议商议分配方案),2方评定(党员大会评定,村民代表会议或户代表会议评定),3类公示(村干部单独公示,村干部亲属单独公示,其余群众单独公示)。通过“123”工作法,群众对村干部是否存在损公肥私、优亲厚友等“小动作”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党员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群众心平气和后,山乌果村真正达到了“零上访”。“村上研究的事情,要让群众知道,要不然做了好事还要被骂。”这是张玉明总结出来的经验。
要干事班子得拧成一股绳。张玉明狠抓班子建设,加强党员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和廉政警示教育,加强党性修养。如今,村党总支一班人心齐了、眼亮了,班子不团结及“慵懒散拖”作风问题得到了扭转。
他还多方协调资金,新建或修缮村级活动场所,并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使村干部办公有场所、办事有保障,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
山乌果村干净整洁的村庄。
“跟我上”换来“争着干”
“不管什么苦活累活,玉明都冲在前,他都这么做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紧跟其上。”党员吕老红说。任上10年,张玉明以身作则,为党员群众立起了标杆、做出了示范。
多年前的一个“烫手山芋”事件,使张玉明在山乌果村真正成为了百姓心中的“领头人”。那是2014年,师宗县实施校舍撤并计划,山乌果村4个校点计划撤并为1所完小,消息一出,群众顿时炸开了锅。面对“谁敢来撤,就要了他的命”的威胁,张玉明深入到阻力最大的村组,坚持不懈地解释,群众最终打消了顾虑,校舍撤并得以顺利实施。同时,他力排众议,将闲置的校舍改造成村级活动场所,群众文体娱乐等活动有了好去处,大家纷纷为他点赞。
针对山乌果村“脏乱差”的问题,张玉明带头扫大街,并组织村干部逐村打扫卫生。村民李彩凤不好意思地说:“现在门前屋后我每天都打扫,不然张书记又要来给我扫,那就丢人了!”在张玉明的带动下,山乌果村环境干净整洁,顺利当选“省级卫生村”。
张玉明还积极探索,采用网格化管理措施,对党员设岗定责,组织群众净化人居环境、进行治安防控、调处纠纷、结对帮扶等,年终评议公示。如此一来,群众对党员有了更多认同感,党员有了更多成就感,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路子。
山乌果村草莓基地。
“荒山坡”变成“聚宝盆”
多年来,山乌果村“一烟独大”,村民收入过度依赖烤烟,一遇干旱或冰雹,损失惨重,群众编了个顺口溜“烤烟辛苦大半年,一遇冰雹全玩完”。没有种烟技术的村民们,只能外出打工,小孩、老人无人照管。在烤烟“双控”形势下,群众迫切希望发展新兴特色产业。
群众想啥咱就干啥,可是种什么养什么却成了大问题,为此,张玉明四处打探,查行情、摸销路、找专家,最终确定了泡核桃种植项目。自泡核桃在山乌果村成功落脚后,村里各种新兴产业发展如雨后春笋,新疆泡核桃、黄心油桃、中草药、音乐草莓、漏卧古茶、苹果等种植达3500余亩,顺带还发展起林下养殖业。2020年,山乌果村户均收入达3万余元。
随着农旅结合、观光体验的兴起,张玉明心中冒出了新点子。冒水洞村有幽秘串花洞、香甜生态果、天然垂钓湖、肥美林下禽、珍稀漏卧茶,非常适合发展生态旅游,他大胆探索,科学规划建设特色乡村休闲观光旅游带,建成观光垂钓、休闲娱乐、特色餐饮为一体的系列农家乐,开发出以果蔬采摘+游客体验为主的观光旅游线,让游客“吃农家饭、摘枝头果、享观光乐”,仅2020年就创收200余万元。
在平凡岗位上,张玉明用自己的朴实和纯粹,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带领全村群众在迈向小康的路上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