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层工作是琐碎的,组织志愿者、文稿写作、慰问群众、入户采集信息、开坝坝会、组织辖区活动、做垃圾分类回收等等。也正是这些工作,让陈鑫又一次得到了成长。他常说:“这些年来,我一直在社区学校‘读大学’,现在处于‘留校’状态,我相信在‘一村一大’这条路上,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的确,从2014年从遂宁到温江区航天路社区当大学生助理,到2017年当选社区副主任,到如今在温江买房安家,陈鑫把根牢牢扎在了温江,他也在基层岗位上迈进了更为成熟的而立之年。
作为第一批进入而立之年的90后,陈鑫对于“30岁”的第一感觉是“有点不好接受,怎么突然间就快30了,试着想否认,又不知不觉的承认。”不过,他并不会把“30”当成“洪水猛兽”,“年龄10进位又多了一位数,该干嘛干嘛。”陈鑫对30岁有着清晰的规划,尤其是“钱”这方面,“该花的花,该存的存。”
陈鑫认为,30岁应该好好树立自己的消费观念和理财观念。“大学毕业后,能自己挣钱了,一直活得挺粗犷,能够一件衣服穿10年,也能够一口气捐上几千做公益。”除了“钱”,陈鑫希望自己在健康、自律上也要有所收获,“能够坚持一两年每天骑20公里自行车上下班,也能够因为拖沓怕迟到,连续一两个月,天天打车上下班。希望未来自律,自觉,自信,能够多干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儿,承担自己的责任。”
陈鑫说,“90后”是极富个性的一代,他们有着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我来自乡村,时常觉得自己的喜好更像80后,听歌看剧跟他们更搭界,但是笑点更接近00后。”陈鑫喜欢公益活动,喜欢演讲,喜欢运动,篮球、乒乓、游泳均有涉猎,“我喜欢一切新鲜而有趣的事情,前段时间还接触过摇摆舞,但是坚持得不太好,或许某个时候重拾。”
现在,陈鑫还是一家演讲俱乐部的核心骨干,几乎每个星期二晚上,都要去参加俱乐部的演讲例会。“我从一个相当腼腆的人(小时候去老师那儿背课文,双腿发抖,声音打颤,甚至自己举手回答问题,也会声音发抖),变成了一个比较健谈,能够站上讲台表达一些自己的观点,见解和感受、会讲自己的故事的人。”这个转变,让陈鑫发现,“能够克服不敢面对和胆怯的事情,需要勇气,能够带来成就感。”
“三十而立”,作为家里曾经的“小皇帝”,陈鑫“亲政”的时候到了,他计划先安顿好自己,完成房子的装修,好好搬新家,继续还房贷。“爷爷奶奶一天一天的老去,已经耄耋之年,爸爸妈妈也不再年轻,要更关注家人的健康和幸福感。”
他希望通过努力学习与工作,获得相应的经济基础,“能够在事业和生活上,有一个跃迁,有一个转换,要么干点自由职业,要么创业,要么考入一个稳定的工作岗位,事业单位或公务员,能够创造价值,自我实现。”现在还是单身状态的陈鑫,也想在新的一年里遇见志趣相投的另一半,可以谈谈朋友,“相互看得起,相互不嫌弃,没事放放‘彩虹屁’,一起过个简单的小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