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分论坛开幕式由李海萍主持。他强调,为向各高校人文社会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生提供较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助力各高校研究生养成瞄准前沿、潜心学问、刻苦钻研、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学风,我校研究生院和人文学院共同举办了本次论坛,旨在提高研究生的学术修养和学术道德水平,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关注社会重大关切、提升创新能力,以推动我省特别是我校研究生教育改革不断走向深化。
在分论坛开幕式上,人文学院副院长袁星洁介绍了分论坛筹备工作情况,研究生院副院长、党委研工部副部长邹平辉宣读了分论坛表彰决定。
据悉,本次论坛通知发出后,得到了我校及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南华大学、湖南工商大学、湖南文理学院、衡阳师范学院以及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贵州大学等高校研究生的广泛响应和积极参与。分论坛共收到全省及部分外省高校在读研究生的学术论文708篇,分论坛按评审细则共评出优秀论文212篇。其中郎荣等同学的65篇论文获一等奖,高玲等同学的85篇论文获二等奖,陈慧敏等同学的62篇论文获三等奖。这些论文是广大导师及研究生追求真理、学术争鸣、勇于探索、共同努力的结果。
开幕式结束后,中南大学人文学院欧阳友权教授应邀为分论坛作了“数字时代的学术创新:以网络文学研究为例”的主题学术报告。欧阳友权教授的讲座从“数字传媒带来的学术新变”“数媒时代如何实现学术创新”和“中南大学网络文学研究案例”等三个方面,为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讲解。在谈到数字时代的学术创新时,欧阳友权教授强调,研究者的观念要跟上时代,不能做“九斤老太”;要保持学术敏感,回应时代命题,选对目标,找准方向(“选井位”),专心致志,咬定青山(“打深井”);要尽早动手,持续发力;要广结学缘、走出“信息茧房”,加深了同学们对数字时代学术创新的认识和理解。
在下午的分会场活动中,4个分会场分别围绕“语言文学研究的学术创新与文化传承”“哲学、历史与现代化问题意识”“新媒体与文化传播”“当代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实践”等四个主题,与会的获奖同学分享了论文的主要内容,聂志军、徐红、陈功、李学等老师作了精彩点评。在随后的分会场汇报及闭幕式上,4个分会场的点评嘉宾对各分会场的交流情况作了简要汇报。聂志军教授在闭幕式上指出,希望广大研究生以此次论坛为契机,立足学科前沿,强化问题意识,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中人文学术创新与文化传承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