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大学生新闻 > 校园新闻

苏州大学师生对话苏南民营企业家,探寻“创二代”接班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4-08-21    阅读:
苏州吴江是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沃土。改革开放四十年后,老一辈企业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作为继承者的“创二代”们正朝时代台前奔涌。为深入了解“创二代”接班现状,7月至8月上旬,苏州大学“专业团队”社会实践团赴苏州市吴江区,走进十余家当地民营企业,聚焦“创二代”青年企业家接班模式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图为实践团对“创二代”青年企业家进行深度访谈。谢伊铭 供图
 
线上问卷,层层深入
作为新社会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二代”们正肩负着企业接班和转型升级的双重责任,其接班问题作为一个时代性课题日益突出。“专业团队”实践团希望通过问卷收集与深入访谈,了解“创二代”在接班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挑战,探寻他们在新经济环境下的创新实践,为政策制定和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和支持。
实地调研开始前,实践团成员设计了结构清晰、内容明确的高质量问卷,在吴江团区委的沟通协调下成功在网络端向吴江区全区一百余名“创二代”发放问卷,得到了近100份有效问卷。基于线上问卷的收集数据,团队成员对“创二代”的基本情况与调研核心内容有了进一步了解,准备在实地调研中针对部分重点、难点与疑问点进一步探究,为后续的深入访谈打下坚实基础。
深度访谈,探查现状
在7月至8月初的实地调研期,实践团成员在指导老师张晨教授的带领下走进苏州市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吴江亨达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吴江市金盛电器桥架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吴江民营企业参访,与近二十名苏南民营企业家深入访谈。
不同于前期的线上问卷收集,此次线下调研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也让调研团队在融洽的访谈沟通中了解了“创二代”青年企业家,进一步构造了生动立体的“创二代”群体画像。实践团成员详细询问了每位“创二代”青年企业家的成长经历、企业运营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规划,对各“创二代”青年企业家从行业现状到接班过程与现实困境都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图为实践团走访当地民营企业。谢伊铭 供图
 
调研团队或与“创二代”本人开展深入访谈,或走进企业与车间进行实地调研,力求全方位、多角度观察吴江“创二代”民营企业家的立体形象,并通过多案例访谈调研形成生动群像。访谈中,“创二代”逻辑清晰、侃侃而谈,将个人接班的成长史、家族企业的传承史和吴江企业的发展史娓娓道来。调研访谈中亮点频现、金句频出,其中不乏“创二代”的青年才俊们对个人人生的感悟、对公司管理的思考、对行业发展的洞察、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与对家国情怀的担当,折射出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们根正苗红的价值观、热爱思考的大智慧与勤奋务实的好品质。
实践团成员们发现,年轻的企业家们普遍拥有高学历、国际化视野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仅继承了父辈的创业精神,更在各自的领域展现出了独特的创新力和领导力,正顶住压力奋勇前行,在创新中稳步发展。
政策赋能,薪火相传
8月1日,实践团于吴江大厦参加吴江区镇书记座谈会,通过党团组织视角了解“创二代”在接班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挑战,探寻他们在新经济环境下的创新实践,同时探查吴江区助力“创二代”平稳接班的辅助政策“‘创二代’薪火工程”的活动成效,基于调研成果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为后续政策制定和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和支持。

图为实践团参加吴江团区委座谈会。谢伊铭 供图
 
常顶理论之天,更要立于实践之地。苏州大学“专业团队”实践团在躬身的田野调研中,深刻领悟到理论性的研究方法和访谈技巧要跳出纸面,真切地在实践中落地。通过与“创二代”企业家的深入交流,成员们能够将理论知识迁移至实践行为中,将引导性、支持性访谈技巧充分运用于实地调研,也在观察老师和其他团队成员的访谈实践中不断收获、持续启发,让调研的目的性在自然的沟通中隐形,最终收获丰富的调研成果。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创二代”青年企业家访谈对象的合影。谢伊铭 供图
 
未来,“专业团队”实践团期待以扎实调研为支撑,继续聚焦“创二代”接班问题进一步促进政策引领与现实需求协同共进,助力青年企业家实现产业创新性继承、创造性转化,将政策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记者 谢伊铭 俞开颜)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