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403003班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大一上共同参加了支部大舞台活动,在寒假,经济管理学院2403003团支部在班主任李晓琳的指导下,开展以文化传承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凝聚“实践心”
戏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与艺术价值。本项目旨在组织同学们深入了解不同省份的戏曲等艺术表演形式,通过实地调研、艺人访谈、资料收集等方式,探究这些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同时,提高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保护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并为地方戏曲文化的传承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 走好“实践路”
本次活动根据地理位置将班级分为六个小组,分别研究了安徽的黄梅戏,贵州的黔剧,东北的二人转河南的豫剧,河北的梆子戏以及山西的蒲剧。
实践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调研方法。参观走访当地戏曲博物馆,感受戏曲文化流传千年的魅力;实地观察不同剧种的演出,从舞台布置、演员表演、观众反应等方面获取直观感受;与戏曲从业者、爱好者、群众进行访谈,收集资料;发放问卷,了解不同年龄、职业人群对戏曲文化的认知、态度和参与度。
三、 共育“实践果”
不同省份的戏曲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态势。戏曲文化的发展普遍面临人才短缺、资金不足、市场萎缩、创新乏力等问题。在这次实践中,我们看到了戏曲演员们在幕后付出的艰辛努力,一招一式、一唱一念都凝聚着他们多年的心血。我们深刻意识到,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极其重要,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守护,更是对民族精神的延续。
为推动戏曲文化的发展,建议加强戏曲教育普及,在学校开设戏曲课程,培养年轻一代对戏曲的兴趣;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戏曲创作、演出和人才培养;鼓励戏曲创新,结合现代元素和社会热点,创作出贴近当代观众生活的新剧目;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宽戏曲传播渠道,提高戏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保护和传承戏曲文化,不仅是为了让古老的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绽放光彩,更是为了让后人能在戏曲的世界中,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感受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这不仅是文化使命,更是我们每一个人对民族文化根源的深情回望与责任担当。
梨园艺旅团合影
沧州河北梆子戏团,同学们认真观看
贵阳黔剧博物馆参观
黄梅戏小组陈乐源同学采访一名小学老师
陈浩然同学一人成队,采访豫剧戏迷团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