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紧跟全球减少塑料污染的步伐,积极响应国际号召。2023年10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5 年初步构建“以竹代塑”产业体系的目标。与此同时,中国携手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全球行动计划(2023—2030),彰显了中国在推动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坚定决心与大国担当。
四川,作为我国的竹资源大省,竹林面积超1800万亩,年竹材可采伐量高达1500万吨,竹产业总产值已突破1100亿元,位居全国第二。但不可忽视的是,在竹资源的高效利用、竹制品的精深加工以及市场推广等方面,四川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急需借助政策的东风和技术的创新驱动,实现竹产业的转型升级,将“以竹代塑”的美好愿景转化为现实。
全面调研,勾勒四川“以竹代塑”现状
为全方位、深层次了解四川地区“以竹代塑”的推广情况,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团队精心设计并开展了一项系统性调研。调研团队兵分多路,深入竹制品生产企业、加工厂、研发机构,以及餐饮企业、酒店、旅游景区等竹制品应用场景,通过实地考察、现场访谈等方式,获取了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与此同时,调研团队还精心设计并发放了消费者问卷和企业问卷,广泛收集市场主体的意见和建议。此外,团队与政府部门、行业专家、企业负责人进行深度交流,并组织开展行业座谈会及消费者座谈会,力求从多个维度了解“以竹代塑”的推广现状。为确保调研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团队还对相关政策文件、行业报告等二手资料进行了深入分析。
调研数据显示,消费者对竹制品的环保价值给予了高度认可,85%的消费者认为竹制品比塑料制品更环保,70%的消费者明确表示愿意在日常生活中用竹制品替代塑料制品。然而,价格和耐用性成为阻碍消费者购买竹制品的两大关键因素,60%的消费者反映竹制品价格偏高,45%的消费者期望进一步提升竹制品的耐用性。细分市场来看,年轻消费者(18 - 35岁)和高收入群体对竹制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相对较高,餐饮和旅游领域则是竹制品购买率较高的场景,超市和电商平台是消费者购买竹制品的主要渠道。
从企业层面来看,四川地区竹制品生产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年产值5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比高达50%,而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大型企业仅占5%。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普遍不足,60%的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低于5%,技术瓶颈主要集中在竹纤维提取和竹材改性等核心领域。尽管企业对“以竹代塑”政策的知晓度较高,但在政策落地过程中,企业在资金支持和市场推广方面仍面临诸多困难,政策红利尚未得到充分释放。
政府部门在“以竹代塑”推广过程中,主要采取政策宣传和试点示范等方式,但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的扶持举措。行业专家普遍认为,技术创新是推动“以竹代塑”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应进一步强化产学研合作,提升竹制品的性价比与品牌影响力,打破市场推广的瓶颈。
青神县先行先试,打造竹产业发展标杆
在本次调研中,青神县作为四川竹产业发展的成功典范,吸引了众人的目光。2018 - 2020年,青神县通过建设20万亩高标准竹林基地,大力推广“斑布1号”竹种,为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筑牢了根基,竹产业综合产值从2018年的30亿元迅速增长至2020年的50亿元。2021 - 2023年,斑布健康竹产业园顺利建成投产,竹文旅融合项目成效显著,进一步推动了竹产业的蓬勃发展,综合产值攀升至80亿元。到2024年,青神县竹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综合产值预计突破90亿元,成功打造了“一产优、二产强、三产特”的现代竹产业新格局。
青神县的成功,得益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在竹林基地建设方面,通过科学规划和精细化管理,大幅提升竹林亩产效益;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成功攻克多项关键技术,斩获63项发明专利;精心打造竹里巷子、竹里萤光等竹旅IP,推出竹编研学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实现了竹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出台《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培育了斑布、云华竹旅等一批龙头企业,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2024年,青神县竹产业不仅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带动2万户竹农户均增收2500元以上,还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森林覆盖率达48.8%,建成150公里竹林风景线和52处萤火虫栖息地。在社会效益和国际影响力方面,青神县同样成果丰硕,培养了众多竹编工艺美术大师,为30个国家培训了2万名竹产业人才,竹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斑布竹纸更是占据全国本色生活用纸市场份额的30%。
多管齐下,开辟“以竹代塑”新路径
基于本次调研结果,为进一步推动四川地区“以竹代塑”工作的深入开展,研究团队提出以下针对性建议:
培育消费市场
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媒体、社交平台等多元化宣传渠道,针对年轻消费者和高收入群体开展精准营销,全面提升消费者对竹制品环保价值与实用价值的认知。加大在竹制品研发方面的投入,优化产品设计,提升竹制品的耐用性与美观度,开发更多满足消费者日常需求的竹制日用品,切实提高产品性价比。在商场、社区等人流量较大的场所举办竹制品体验活动,让消费者亲身体验竹制品的优势,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激发企业活力
鼓励竹制品生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集中攻克竹纤维提取、竹材改性等关键技术难题,推动竹基代塑产品的研发创新,不断拓展竹制品的应用领域。支持企业通过电商平台、线下专卖店等多种渠道销售竹制品,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竹制品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引导企业优化生产工艺,扩大生产规模,加强供应链合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强化政策保障
政府应制定专项补贴资金和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企业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的支持力度,推动竹制品在公共机构的广泛应用。加强产学研合作,组建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高校开设竹产业相关专业课程,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加快推动竹制品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认可度,为竹产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拓展市场空间
选取部分城市或区域开展“以竹代塑”试点示范,探索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推广模式,并及时总结经验,逐步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加强与国际竹藤组织及其他国家的合作,推动竹制品走出国门,走向全球市场。将竹制品与四川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开发特色竹制文旅产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竹旅IP,推出竹编文化体验活动,推动竹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川在“以竹代塑”推广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通过借鉴青神县的成功经验,落实上述针对消费者、企业、政策和市场推广等层面的建议,四川有望在减少塑料污染、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实现更大突破,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的四川智慧和四川方案。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