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程大学设计学院“萤火共生”团队开展深度体验艺术疗愈系列活动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特殊儿童群体的健康成长更需要社会各界的悉心呵护。艺术疗愈作为一种创新的康复方式,对于认知能力尚在发展的特殊儿童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深化校医协同育人机制、拓展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积极响应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安徽工程大学设计学院“萤火共生”团队携手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创新性地将传统工艺融入特殊儿童艺术疗愈,开展深度艺术疗愈系列活动,让孩子们体验传统艺术魅力的同时,在创作中收获成长与温暖。
以染为媒,点亮“星星”心灵之光
6月18日,安徽工程大学设计学院“萤火共生”实践团队与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深度协作,针对特殊儿童康复需求,联合开展植物拓染艺术疗愈活动。此次活动将传统拓染工艺与艺术疗愈理念创新融合,通过沉浸式艺术体验,助力提升儿童认知能力。
活动现场,实践团队与专业医师协同联动、各尽其责。针对特殊儿童的个体特质,团队秉持因材施教原则,使活动全程兼具趣味性与疗愈效能。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不仅完成了一幅幅充满童真与创意的艺术作品,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认知能力。此次活动为特殊儿童康复事业的创新发展注入实践动能,也让传统文化之美扎根儿童心田。
以叶为介,搭建疗愈成长桥梁
6月27日,“我的自然花园・树叶拼图”艺术疗愈深度体验活动如期举行。实践团队以落叶为创意媒介,将艺术专业优势与医疗康复资源融合,为特殊儿童群体搭建起趣味的疗愈桥梁。
面对孩子们的艺术创作,团队成员始终耐心陪伴、轻声鼓励,康复师则时刻关注着孩子们的肢体协调状态。参与人员化身“树叶创意师”,耐心引导特殊儿童在艺术体验中逐步建立与自然材料的情感联结,助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此次活动中,校、医、家三方齐聚一堂,通过作品赏析与活动反馈,共同探讨艺术疗愈对特殊儿童专注力培养、自信心提升的积极作用,在探索“艺术+医疗+教育”跨领域融合范式的同时,为特殊儿童健康成长描绘温暖图景。
以魔方为桥,开启自信成长之旅
7月8日,“以魔方为桥・点亮特殊儿童心灵之光”艺术疗愈活动顺利举行。安徽工程大学设计学院 “萤火共生” 实践团队再度携手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以魔方为创意载体,为特殊儿童群体提供艺术疗愈趣味体验。
活动以“魔方寻宝”互动游戏开启破冰环节,针对孩子们在游戏中的不同表现,现场工作人员耐心引导其触摸魔方棱角、辨识色彩组合,助力建立与魔方的情感联结。活动现场,艺术疗愈师实时提供技法辅导;团队成员化身“魔方助手”协助破解操作难题;康复师同步监测儿童手部协调性与专注力提升情况,构建起“专业指导——情感支持——医疗保障”三位一体助力模式。实践团队结合儿童现场表现与活动反馈,深入研讨艺术疗愈对特殊群体认知能力提升的正向作用,在实践中彰显青春担当。
集艺术之力,共筑“星星”美好未来
“萤火共生”团队与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开展跨界合作,创造性地将艺术疗愈与特殊教育相结合,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融入“暑期三下乡”实践,为特殊儿童搭建起自我表达的创作平台,
此次系列活动是专业教育的延伸拓展,亦是青年学子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载体,更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学子“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实践担当。未来,实践团队将持续拓展了艺术疗愈的应用场景,以多元创意形式探索特殊教育支持模式,让艺术疗愈的暖光辐射更多需要关怀的心灵,为传承中华文脉、助力文化传播及社会服务贡献青春力量。
【撰稿:王洁雯、罗茹菡 摄影:李冉、党文青、王洁雯、祁思甜、傅思雨、靳卫洋】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