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基本情况
3.2.3 特色做法
1、分层分类的金融服务。各地团组织结合各金融机构业务特长、覆盖领域等实际情况,根据青年创业阶段、企业规模、贷款需求等特征,为创业青年提供不同贷款规模、担保方式、优惠政策的分层分类金融服务。有为初始创业青年提供的小额信用贷款,有为创业初成青年定制的经济型套餐贷款,有为加速发展期创业青年引入的政策性贷款,有为特殊创业青年群体提供的小额担保贴息贷款。
2、积极探索担保方式创新。各地团组织在现有自然人保证、存单质押、房产抵押、商铺租赁权抵押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互保、联保、抵质押品及补充担保等多种担保方式,主动创新,适应银行业务特点,创新了评定青年贷款信用等级、发放信用卡、联合小额贷款公司等方式。开展“信用团组织”和“信用青年”评选,通过互保、联保等方式可获得每人最高10万元的免抵押担保贷款,利率下浮10%的利率优惠。
3.2.4 工作举措
①提高工作专业水平。加强团干部金融专业知识培训力度,召开现场推进会,交流工作经验。
②构建银团合作模式。明确银行和团组织全力义务,建立“共青团推荐申贷,银行审批放贷”的合作模式。建立联合工作小组,完善项目评估机制。
③创新风险分担机制。通过政府支持贴息,银行奖励减息支持政策;探索联保、互保等信用担保方式;探索基金股份注入和企业回购的自我运行补足机制。
④建立工作信息资料。建立与银行等合作机构的信息沟通机制,完善小额贷款统计制度,加强创业贷款青年的信息资料管理。
3.3 订单式培训
订单式培训是“企业用工需求→团组织→潜在就业青年→培训机构→企业用工”的闭环的工作过程。订单式培训具有以下特点:以企业用工为前提,以技能需求为导向,以培训机构为依托,以共青团为纽带。服务青年的过程,也是对青年再组织化过程。
3.3.1 立论基础
② 利于缓解结构性失业。劳动力供给核心包括数量、质量和结构。质量和结构的核心是技能高低以及与岗位的匹配性。我国技能培训与企业需求之间脱节现象,这里面有信息不对称问题,也有社会培训与就业脱节问题。这也是“用工荒”与“就业难”同时并存的重要原因之一。订单式培训以需求为导向,利于缓解结构性失业。
③ 利于降低市场搜索成本。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者和雇主存在对供需信息的需求,两者都会把搜寻活动推进到搜寻的预期边际收益等于搜寻的边际成本,就业创业见习改善了劳动力市场的供给质量和结构,降低了搜寻成本。
3.3.2 总体情况
3.4.3 存在问题
①需求的动态性。企业用工需求具有动态性,受经营状况、季节变化等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对岗位信息搜索带来难度。
②组织渠道不畅。共青团组织基层网络不健全,联系企业数量有限,导致用工需求不足。
③青年预期偏好。进城务工青年更注重快速就业,忽视技能培训对其职业生涯的作用。
④基层资源欠缺。基层工作资源、工作力量有限,找准企业需求标准、青年意愿、统筹时间等方面存在太多不确定性,工作推进难度较大。
3.3.4 工作措施
①明确重点群体。不断提高工作组织化程度和工作效率,重点选定初中后和高中后毕业生“两后生”群体,做好前期意愿调查、跟踪服务和用工对接。
②建立示范基地。依托有影响有实力的培训类机构,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调动双方资源,做到资源共享,分工合作。
③建立联络渠道。根据青年流动规律,推进输出地和输入地团组织间的对接,形成相对稳定的输送渠道。
④借助行业力量。与用工规模较大的行业、企业建立长期联系和合作,建设人力培训蓄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