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网

大学生活网 > 大学生求职 > 职场法则

让你求职成功的三个秘诀

求职求职时,为了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地推销自我,应试者的讲话策略是一个关键因素。如何在回答求职官问题时,既能充分展现自己的优点,又能避免自己劣势的暴露,这是很多求职者提到的问题。

以下结合论坛网友们的建议,教你三个秘诀,让你在求职中游刃有余。

秘诀一:把紧自己的嘴巴,三思而后答

求职场上,考官们经常采用的一个基本策略就是尽量让应试者多讲话,目的在于多了解一些应试者在书面材料中没有反映的情况

在求职时一定要注意把紧自己的嘴巴,如果认为已经回答完了,就不要再讲。最好不要为了自我推销而试图采用多讲话的策略来谋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让招聘方多了解自己,事实上这种方式对大多数人来讲并不可取。该讲的讲,不该讲的决不要多讲,更不要采取主动出击的办法,以免画蛇添足、无事生非。

秘诀二:留足进退的余地,随机而应变

求职当中,对那些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加以阐述,或者“圈套”式的问题,应试者要注意运用灵活的语言表达技巧,不要一开始就把话讲死。否则,很容易将自己置于尴尬境地或陷入“圈套”之中。

当考官提出“……你认为应抓住几个要点?”之类的问题时,你回答时最好这样:“我认为这个问题应抓住以下几个要点:……”在此用“几个”而不用具体的数字“三个”、“四个”或“五个”来回答,给自己预留了灵活发挥的空间,可以边回答边思考边丰富。反之,如果话一讲死,一旦出现卡壳,就会慌乱、紧张,本来完全可以应答的问题也就答不好了。

当考官提出“据说你对XX问题很有研究,不妨谈些你的看法”这样一些诱导式的问题时,你的应答须特别谨慎。因为考官提出问题的时候,实际上是为了对你作深入了解所设定的“圈套”。即使你真的对‘××’问题很有研究,也切不可自以为是,否则你将面临难度更大的追踪性问题。你不妨这样回答:“谈不上很有研究,只是略知一二,可以共同探讨一下。”这表面上是对考官的谦恭,而实质在于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以便随机应变。

秘诀三:不置可否地应答,模棱而两可

应试场上,考官时常会设置一些无论你作肯定的回答还是作否定的回答都不讨好的问题。比如,考官问:“依你现在的水平,恐怕能找到比我们公司更好的单位吧?”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则说明你这个人心高气傲,或者“身在曹营心在汉”;如果你的回答是否定的,不是说明你的能力有问题,就是自信心不足;如果你回答“我不知道”或“我不清楚”,则又有拒绝回答之嫌。真是左右为难!

别急,当你遇到这种任何一种答案都不是很理想的问题时,就要善于用模糊语言来应答。可以先用“不可一概而论”作为开头,接着从正反两方面来解释你的观点。不妨这样回答这个问题:“或许我能找到比贵公司更好一点的企业,但别的企业在对人才培养方面或许不如贵公司重视,机会或许也不如贵公司多。我想,珍惜已有的是最为现实的”。这样回答,不仅能让自己置于一个有利的位置,而且会让考官领略到你的高明和“厉害”。让我们的梦想一起靠岸—我的一些企业面试经验分享

本人是国内某财经院校的小本,学校不算很有名,也没有很好的硬件条件,但是很幸运的在08年的下半年这样的就业大环境里拿了6个OFFER,其中包括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行,4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省行,以及国内最一流国企的省公司等,说这些是为了鼓励那些因为自己的"出身"而感到自卑的同学们,我想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怀揣着一份希望来继续我们的梦想,只要你还有希望在,你就会有动力,会有支柱,你要用这份希望,从容、自信的去征服你的面试官,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因为一旦你放弃了希望,就等于放弃了梦想。

-------题记

从10月初正式开始找工作到现在也有半年时间了,和大多数找工作的同学一样,这半年的大部分时间,我都是在等待中度过的,等待心仪的单位,等待面试,等待笔试,以及等待OFFER。。。或许也只有我们理解,在这一次次等待过程中的那份紧张与期盼,以及接到后续通知时的欢欣与激动。开篇稍稍寒暄了一下,下面进入正题,关于一些我个人的找工作的经验,主要还是介绍下我对于面试的一些经验吧。

一,做最真实的你,根据最真实的你去选择最适合你的职业。

这个是我认为在面试过程中最最重要的一点,所以我把它放在第一条。所谓真实,即是实事求是,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只有这样,你才能表现的自然、从容,就好象你骗人的时候总会觉得心虚,没有底气,而这一份心虚其实很容易从你的表情和眼神里被老道的面试官读出来。因此,从面试表现的角度讲,表现的真实,其实更加有利于你的发挥。

从你将来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说,更加不能去扭曲你的个性,更加要做最真实的你。其实大多数企业招聘员工的标准并不是你优不优秀,而是你适不适合他们的企业,这个中间的“适合”即包括了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企业选你是因为觉得你适合他们的工作要求,因为适合,所以你进入他们企业以后才能为他们创造价值,同时也是因为适合,你进入他们企业以后才可以发挥你个人的价值,才可以获得比较愉悦的工作感受,这个过程是一个你和企业“双赢”的过程。假如你刻意的扭曲了你的个性,从而让你顺利的进入了一个企业,但是刻意的扭曲毕竟是暂时的,你可能一直都在这种扭曲的状态里活着么,我想这个很难,于是你进入单位以后,发现原来你做的工作并不适合你真实的性格,你开始厌恶工作,进入影响到你后续的发展,我想这样的结果,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你自己本身,都是一种伤害。所以你该是怎么样,就表现出你最真实的一面,如果你的性格确实偏内敛,就选择一些需要这种性格特点的岗位,例如会计结算,银行的一些单证岗,资金中转岗等等,不要因为找工作就盲目的去面一些需要外向性格的岗位,例如销售等等,一来是你的性格确实不合适,二来是你面上的概率其实很低,如果面失败了,既打击到你的自信心,也耽误了你的时间和精力以及金钱。

在这里,有的同学可能要说,我现在虽然内敛,但是我相信自己可以变得外向,如果我真的面上了这些需要外向性格的企业,我完全可以在我的工作中锻炼我自己。对于这种看法,我是这么理解的,假如你认为你确实可以外向,那么你选择需要外向性格的岗位,应该是在你已经外向了以后,而不是现在。就好象我们小时候,看到一个我们很喜欢的艺术品放在很高的橱窗上,我们拿不到,因为我们还不够高,所以在那时,这个艺术品并不是属于我们的,只有等我们长到足够高的时候,才有可能去拿到它,也只要到那时,他才属于我们。再说大点,扭转一个人的个性,需要很长的时间,也要冒很大的风险,在这个过程中,你能不能扭转成功,会不会扭偏了,这些都是未知数,而这些未知的风险,应当是你自己负责的,不可能让一个你从来没有服务过的单位来为你买单,企业去培养一个员工的前提,是觉得这个员工适合他们企业,能为他们创造价值,而在这里你的一切都是未知数,如果你只是因为一份感觉,“觉得我可以转变成那个性格”,就要让一个你从来没有服务过的企业来为你的选择承担后果,那么你太自私,也太不负责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