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紧张的期末考试,把一个学期的书本整理打包、上架入箱,高校学子迎来了又一个暑假。这个假期,你要如何度过?
本报校园记者近日在西安高校做的一次“大学生暑期计划”调查显示:有10%的受访者表示要做“宅男宅女”,放松休息; 17%选择毕业旅行或暑假畅游,愉悦身心;有27%的同学表示要为考研、考公务员做准备,开始自己的“第三学期”;调查中,竟然有38%的大学生打算暑期打工,“挣盘缠”或体验生活。
工作一:宣传员
体验:其实就是贴小广告的
暑假还没开始,西安石油大学大一的小席同学就通过网上应聘,在东仪路一家公司做宣传员。7月5日,上班第一天,老板让小席去张贴小广告,小席背上几千张小广告,走街串巷张贴,没想到遭遇城管,被罚了50元,真是“出师未捷先被罚”。
“我在网上看到一则兼职招聘信息,说是招暑期工,我就过来应聘。”小席说,公司的宣传员就是派发广告传单,一天80元。“发个传单,像做小偷一样。”小席说,当时老板叫他们不要在大街上张贴,若被城管抓住则要被处罚,“我只好在住宅区内张贴。结果还是被抓被罚。”小席在人人网上抱怨说:“暑假,打个工咋就那么难?”
该小区一城管说,小刘是一名大一学生,想打暑假工,积累社会经验,这是好事;但在暑期找工时,要擦亮眼睛,认清工作性质、安全等因素,切勿上当受骗。
工作二:城管员
体验:忍受质疑做“卧底”
今年暑假,江西理工大学的小梅同学联系到了去城管局实习的机会。“你是去协助城管欺负小商贩么?”面对同学的质疑,小梅同学说,“等我实习结束了,有空写篇文章,还原一个最真实的城管”。
小梅说,实习这些天,虽然她没有得到多少报酬,却加深了对城管的宽容与理解:城管队员中普遍存在着焦虑等心理问题。由于法律地位的不确定性、执法对象的贫困和弱势、工作的巨大压力、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天然同情、公众对暴力的反感等,使城管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城管,其实也需要“心理援助”,也需要“文明引导”。小梅同学为还原真实的城管,不惜承受同学的不理解和巨大心理压力,去做“卧底”。
工作三:家教
体验:老师累,孩子更累
暑假来了,各种培训班、补习班、学习班、兴趣班迎来了“黄金期”,它们嘹亮地吹响了暑期“集结号”,打响生源争夺战。很多家长们认为,暑假绝不能让孩子在闲散中度过,孩子要为下学期做充分的知识准备,或者让孩子掌握一门技艺。暑假“吃偏灶”,补功课,是事关通往“成功”之路的惨烈竞赛,是事关人生能否得意的一场战争。
有丰富家教经历的大三学生程瑶说,她从大一开始,就曾经做过很多类似家教的兼职。大学三年来,她教过英语、数学、舞蹈和体育;她带过的学生中,最小的2岁,最大的19岁,工资30~60元/小时不等。她说,“家教,老师累,其实孩子更累”,今年暑假不打算再干了。
8日早上,西安下着小雨,记者在电子二路一家暑假“加强班”门口看到,还没上班门外就挤满了排队报名的家长。程瑶说,当家教老师这么长时间,她了解很多孩子其实并不愿意“被补习”,他们更希望拥有父母能陪他们出去玩儿的暑假。在各种“强化班”中度过的暑假,让孩子身心俱疲,让家长不胜其累。很多家长一边诟病现有教育体制的弊端,一边又无奈地四处打探着把孩子送进各种培训班,因为“别人都在这么干”。
“中国式暑假,人人都可能是批判者,但同时也往往是合谋者。”程瑶说,今年暑假,和她一起做家教的很多同事都选择了离开,他们不愿再看到“缺暑假”的孩子。
工作四:追梦人
体验:干自己喜欢的工作
西安石油大学2010级新闻系的王波伟,带着自己的单反相机在一家影楼开始了自己的“暑假工”;西安外事学院的崔晓明拿起摄像机,在一家婚庆公司拍婚庆录像;西安石油大学书法爱好者李朝、李鹏租间小教室,教孩子们练习书法;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学院2009级学生李辉和他的132名同学在中石化南京石化机械厂,操作起了机器。
“其实,我们都是在追梦。”正实习的李辉说,没工资,但了解压力容器的制造及工艺等原理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对于日后进入相关企业工作有帮助。
王波伟所在的影楼,老板月底给他1000元工资;崔晓明每期婚庆结束也可拿到600元报酬。“钱不多,但是我们都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王波伟说。
作者:兼职企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