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潍坊7月3日电(通讯员 李浩睿)为营造更好的疫情防控氛围,筑牢社区防控底线,近日,曲阜师范大学“喜迎二十大,丹墨颂党恩”社会实践队伍开展社区治理实践活动。实践队员服从社区统筹调度,参与了社区居民场所码登记、健康码查验、车辆有序停放、楼道文化等活动,为社区治理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志愿有心,服务于行据负责人介绍,通过“站岗行动”,把好关口,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相关措施,筑牢小区防控底线。实践队员:“我们对进入社区人员查看核酸检测情况,亮行程码和健康码,测体温。”实践队员根据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对进出人员要求行程码扫码亮码,登记消毒等。结合社区需求,队员在社区进出口定点检查,对进入社区人员严格排查,严密疫情防控网。针对当前防疫形势,实践队员还提醒居民做好防疫措施,减少大型聚会、不必要外出等,遵守疫情防控有关规定。
社区相关负责人有序推进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落实。卡口是社区防疫第一道门户,也是重要环节和关键防线。据负责人介绍,值班人员24小时专人值守,优化人员配备、合理安排轮换。组织辖区内常住人口与外来人员排查登记,做好摸排任务。多维整合,走进基层据工作人员介绍,社区内存在一些非机动车摆放位置不正确的问题,甚至有机动车、非机动车占用人行道、盲道的情况。而现行社区管理条例对此现象缺乏明文规定与处罚措施,导致群众意见较多、时有投诉。在党的二十大来临之际,社区为营造迎接二十大的浓厚范围,整改社区风貌。实践队员了解情况后,当即开展志愿服务,将车辆有序摆放在停车棚,并放置监督警示牌,提醒社区居民有序停放车辆。在巡查社区违规停车时,实践队员重点巡查安全隐患多发点,对社区主要路口、停车场、公园等地重点排查,对违规车主予以提醒。在此过程中,队员收集社区居民停车建议十余条,并就此问题向负责人提出相关管理建议。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文明在兴盛。现代交通系统的便利性毋庸置疑,但为人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衍生了新的弊端——车辆随处停放导致市容市貌有所破坏。在社区内临时停车时,应避免在在路口、通道口、转弯处停放,保持单边停车和顺方向停放,避免道路双向停车。自行车或其它非机动车停放到指定区域,不占用道路、通道、楼道等。文化墙绘,乡风文明此次志愿活动,实践队员们还参与制定了楼道公约和楼道文化墙的绘制。实践队员们首先采访了社区的一些居民,询问他们对楼道公约所含内容的建议,社区居民积极配合,提出了多条切实有效且可行的规定,其中包括楼前有序停车、遛狗栓绳、楼道窗户开关、噪音等一系列问题。从楼道小故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到党的二十大,楼道文化墙也成为传播党的声音、宣传身边榜样、传递文明风尚的新平台。社区楼道文化的建设,不仅美化了楼道环境,让楼道更具文化气息,同时也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拉近了邻里之间的关系,传递着社会正能量。居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与熏陶,时时刻刻规范自己的言行,对党的二十大有更深刻的认识,以新风貌、新作为迎接二十大的召开。图为实践队员张贴楼道公约。
疫情防控和社区治理的成效不能囿于一时,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抗击疫情的人民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不过,当下国内疫情防控还面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巨大压力,防疫斗争仍不能松懈。基层社区作为防控第一线发挥了关键作用,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在社区调度下得到了更加精准、更加有效的实施,社区的能动作用在此次疫情之下得以充分体现,因此建设更好的社区环境、营造良好的迎接二十大胜利召开氛围,社区工作刻不容缓。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指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政府主导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城乡社区治理体制更加完善,城乡社区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社区实践队伍服务于疫情防控工作,服务于社区居民。社区服务活动给实践队员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青年大有可为,以实际行动迎接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