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报告

地方更新开展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近期,各地团组织积极发挥“生源地”优势,建立在外高校学子与家乡的联系,组织大学生返回家乡参加社会实践,帮助他们提升社会化技能。
“谁不说俺临清好”返家乡大学生体验临清运河文化主题研学活动

为推动“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走深走实,引导广大返乡大学生了解家乡灿烂的运河文化,激发青年学子热爱家乡、宣传家乡、报效家乡的热情,1月29日,山东省临清市委组织部、临清团市委组织开展“谁不说俺临清好”返乡大学生体验临清运河文化主题研学活动,聘请聊城市党代表、临清市政协委员、临清市运河文化保护协会副会长刘英顺为“青鸟计划”荣誉顾问。

在刘英顺的带领下,大学生参观了鳌头矶、元代古运河、会通桥、耳朵眼儿胡同、锅市街、竹竿巷、公馆街、琵琶巷、大宁寺、青碗市口、县治遗址阁楼、吉士口、钞关等名胜古迹。

大家走在临清特色的胡同里,观看老一辈的传统技艺,聆听胡同里的老故事,感受到临清灿烂辉煌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接下来,临清团市委将充分发挥凝聚青年、引领青年、服务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持续擦亮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品牌,为更多青年提供交流、学习、成长的平台,引领返乡大学生为推动临清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福建省宁化团县委开展“阳光助老·暖心行动”关爱慰问系列活动

1月10日至20日,在福建省志愿者公益基金会、三明团市委、三明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宁化团县委联合团属红土地社工机构、葛藤凹社工机构开展“阳光助老·暖心行动”关爱慰问活动,为老人们送去温暖与关怀。

活动中,三明团市委领导班子走访探望方田乡泗坑村中高龄、残疾、孤寡、低保等困境老人,与老人们亲切交流,详细了解他们近期生活状况和身体健康情况,并为贫困孤寡老人送去慰问金和棉被、四件套等慰问物品。与此同时,社工和志愿者为残疾服务对象送上食用油、被子、围巾、袜子等慰问物资,详细询问他们近期的身体状况、生活情况,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鼓励他们要乐观坚定,勇敢面对生活和困难,同时向他们表示节日慰问,并祝他们新年快乐、阖家幸福。

下一步,宁化团县委将持续整合资源,丰富活动载体,号召更多青年社会组织、青年企业家、基金会、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共同加入帮困助学、爱老助老志愿活动中,让更多群众切实感受到共青团的关怀与温暖。

黑龙江海林团市委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海林团市委充分发挥凝聚青年优势,履行服务青年职责,引导返乡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学思悟践中唱响奋进旋律。

开展岗位实践,服务建功家乡。2023年寒假“返家乡”实践活动在1月启动,62名海林籍返乡大学生返海实践。他们在实践中协助单位开展会议组织、乡村振兴、社区采集、民政调查、助困扶弱等多项工作。

开展“暖冬行动”,助力春运旅途。组织返乡大学生建立“海林·情暖旅途”青年志愿服务队,在春运期间投身海林北站参与旅客劝导、问询答疑等站内服务工作,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900小时,用海林返乡学子的“志愿红”为家乡春运增添青春光彩。

开展融媒创作,弘扬城市精神。成立返家乡融媒小队,以“探寻城市精神”为主题,推出“团团街访”视频3期,围绕横道镇七里地党史馆、中东铁路机车库拍摄宣传短片4期,通过“共青团海林市委员会”抖音号、视频号及大学生自媒体宣传推广海林人文历史和红色文化,提高海林城市精神知晓率和美誉度,厚植广大青年热爱家乡的朴素情感。

下一步,海林团市委将立足主责主业,全方位、多形式、深层次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让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为海林的建设和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贯彻乡村振兴,培育新型农民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现代农业的发展,国家提出培养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为全方面了解和探究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现实发展情况,感受

乡村振兴靠农民,职业农民抓教育

乡村振兴是“中国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新时代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是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能否实现的关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