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报告

学思共进甘州垂露,教访并行河西燃情

(通讯员:夏菀浓)7月18日,北京科技大学甘露垂露甘州乡村教育振兴实践团十位成员抵达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开展支教社会实践活动。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实践团成员来自全国各地。作为社会未来的栋梁,怀着一颗赤诚的奉献之心,他们从天南海北而来,聚集在这片河西热土,关注留守儿童成长,在行动中实现青春理想,在实践中创造社会价值。

要想达成教书育人的使命,知识的传播是最基本和关键的一环。为丰富留守儿童群体暑期生活,开阔其眼界,提升其学习能力和思想认识境界,7月21日下午,实践团以暑期支教社会实践为载体,面向民乐县留守儿童群体,在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西街社区、文昌社区分别开展第一堂团史教育特色课程和语言文化特色课程。

考虑到本地的教育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别,社会实践小队成员统筹安排,针对6-12岁小学生群体,围绕团史知识、语言文化两个主题,精心设计了对应的课程内容,做到生动有趣,易于理解,为孩子们带来了别开生面的课堂体验。
图为队员们在备课。大学生校园网通讯员 夏菀浓 摄

在课程推进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别出心裁,用问题等形式引入课程内容,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引发孩子们的思考。队员们又通过精细分点的方法,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对所讲解的知识进行系统性阐述。

讲解过后,为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互动性,队员们还设计了提问环节,对课上讲解内容进行简单考察,并为课堂表现优异的同学分发小队精心设计的特色文创礼品。
图为实践团成员开展团史特色课程。大学生校园网 通讯员 曹雨桐 摄

除了主讲老师,在课堂中,队内其他成员也都积极组织参与,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在授课过程中,老师们配合默契,融入团队特色,丰富课堂活动,努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们思维活跃,发言踊跃,情绪高涨,对课程内容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在课后进行课程效果了解时,两节特色课程均收获了孩子们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了社区工作人员的肯定和支持,整体反响甚佳。

社会实践,离不开实地走访。7月23日下午,北京科技大学甘露垂露甘州乡村教育振兴实践团与民乐县未来星儿童关爱中心一道,在院长张小燕,主任陈艳秀的带领下,走访了位于六坝镇五坝村、新天镇闫户村的两位同学家。

在走访之前,小队成员先向院长了解两家的基本情况。据院长所说,虽然之前的生活有诸多困难,但在中心的关爱下,不管是两个家庭的生活状况还是两位同学的性格、心理状况,都已有了十分明显的改善,两个孩子也正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点点变得阳光。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院长了解受访家庭情况。大学生校园网通讯员 柴嘉梁 摄

在了解了基本情况过后,队员们和两位受访同学进行了融洽的交谈,从生活节奏,人际交往,学业困惑等方面,对孩子们目前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虽然初见时十分腼腆,但随着交流的深入,孩子们逐渐对队员们敞开心扉,讲出了自己在生活中的苦恼和困惑。队员们针对交流中孩子们提出和显露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提供了许多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对孩子们进行了适当的心理疏导。队员们鼓励孩子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寻找方向,发掘自身的闪光点,包容并改正自己的不完美,努力走出去,见到更广阔的世界,创造更光明的未来;与此同时,孩子们所展现出来的乐观和积极,也让队员们深受触动。队员们也在最后与孩子们交换了联系方式,期待为他们日后的成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受访同学交谈。大学生校园网通讯员 柴嘉梁 摄

孩子们展现出来的,是在生活的重重压力下绽放的蓬勃生命力,是在小小乡村中仍然不灭的梦想之花。实践队队长王楠表示:“垂露甘州的目标,始终是走进乡村,走近留守儿童群体,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和生活情况,让乡村教育振兴出现更多青年身影,努力为留守生活带来新的色彩。”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孩子们的生活会一天天变好,垂露甘州也会和孩子们一道,跨过可能遇到的重重沟壑,描绘梦想和未来的美丽蓝图。

做甘露润泽心田,做明灯照亮梦想。垂露甘州将时刻保持初心,在接下来的实践中,不断推出各类特色课程,并持续关注留守儿童生活状况和心理健康,以昂扬的面貌展现大学生的风采和品格,以不变的信念诠释北科大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美丽乡村建设绽放青春活力,为乡村教育振兴贡献青年力量。

社会实践报告推荐

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助发展

为响应党的号召,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家乡建设,7月22日来自河南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坤电学院之回家的诱惑”暑假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