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治理智慧化路径的调查报告
--以德清五四村为例
摘要:乡村振兴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点,是实现农村发展和振兴的关键,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笔者基于我国乡村建设发展的历程,以德清县五四村的建设为出发点,对其土地流转、产业变革、环境整治、人才引入、党建引领以及文化振兴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发现五四村以村民为中心、多措并举、规划合理的优势。结果表明,五四村的智慧化治理路径不仅极大的推动了自身的发展,也为德清县乃至全国各村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提供了一套可推广的新模式。
关键词: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数字乡村
一、序言
一、研究背景
今年是“千万工程”实施的第二十年,“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决策和重大工程。20年来,浙江持续深化“千万工程”,推动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逐步迭代升级至“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和“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全国影响、与时俱进的生动局面。然而,群众的反馈是是检验政策合理性与优越性的最优指标。为更好地了解“千万工程”实施大背景下乡村智慧化治理的发展,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赴湖州“以智为‘引’,妙手回‘村’”实践服务团于7月15日来到全国文明村——德清五四村学习优秀乡村“智”理经验,探索数字引领乡村振兴密码。
五四村地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村域面积5.61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623人。2022年,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654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5.5万元。近年来,五四村以数字引领乡村振兴为主线,推动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数字智联重塑乡村时空、数字管理助力乡村智治、数字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荣誉。
二、调查目的
“乡村振兴,老百姓是主人翁。”数字乡村建设是我国乡村未来发展的出发点,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着力点与落脚点。在建设数字乡村过程中,充分地分析数字乡村、理解数字乡村的发展内涵,有利于更加准确理解国家政策和战略。[1]为使乡村振兴真正保障民生福祉、倾听百姓呼声,我们选择全国文明村庄——五四村开展社会调研,五四村作为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浙江样板,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经验与方法。经历了从一开始的初步引进数字建设,到后来的全面数字化赋能产业,包括了数字农业、数字就业、数字健康、数字商贸等,五四村实现了可视化管理,并逐步将数字化渗透到治理的方方面面。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五四村数字乡村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而学习五四村数字赋能的成果和有效的经验,也能为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可靠的参考。
本次实践旨在对五四村发展的经验总结,让更多人认识到这个小小村落迸发出的强大动力。通过宣传五四村的数字化发展,能够为其他乡村积极探索开发治理新模式提供相应的经验,为乡村智慧管理提供一套可借鉴、可推广的模式,也为五四村自身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的活力。同时,通过社会实践,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感知力,增强学生们投身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决心。
三、调查范围
调查地点:德清五四村--五四村是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典型代表,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和快速的发展能力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为了解、学习、宣传、推广五四村数字赋能全新发展方法,实践团将本次实践地点定在了德清五四村。
调查方面:数字生态农业、医疗科技、创新基地、民俗管理、垃圾处理等方面,这些环节都采用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利用数字化赋能的形式将科技巧妙融入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真正做到了惠及百姓。
调查人群:五四村村民委员会成员、生态农业发展基地工作人员、数字化药房的工作人员、五四村志愿者、五四村村民、社会服务工作者等--这些人群为五四村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贡献,见证了五四村的数字化发展,同时也享受了数字赋能所带来的便利。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湖州市当地居民;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镇五四村当地居民与相关单位工作人员。
(二)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问法、文献调查法相结合的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
7月1日至7月14日,在问卷网站(问卷星)上发布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1280份;7月15日,向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镇五四村当地居民及游客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8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80份。并对回收问卷进行分析。
2.文献调查法
确定主题,查找资料,熟悉乡村振兴战略、千万工程、枫桥经验等政策内涵,规划社会实践方向,设计问卷内容。
3.访问法
7月15日,拜访五四村村民委员会,了解五四村乡村发展历程;实地走访调研五四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村民、创业者、游客交流,了解五四村发展实际情况。
- 调查结果分析
(一)对于调查对象的分析
1.性别
考虑到城乡教育理念、返乡务工心理在不同的性别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响,固设此问。而由图1可知,在第一阶段问卷调查中,女性占比达56%,超出男性比重21.4%,因此后续结论的得出会适度考虑该性别因素的影响。
图 2.1.1 调查对象的性别比例
2.年龄
由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国家政策的关注度不同,设置此问以确定调查对象,由图二可知,本次调查主要涉及4个年龄段的群体,其中18-30岁(42%)以及45岁以上(30%)的群体在总调查人数中占比最多。故而,本次调查着重关注这两个群体对于乡村建设的理解与满意度。
图 2.1.2 调查对象的年龄配比
3.受教育水平
在调研人群中,绝大多数为接受过教育的人群,其中大专、本科及以上的人群超过调查人数的一半,调查人群的身份多为学生、企业员工、政府公务人员等。
图 2.1.3 调查对象的身份
图 2.1.4 调查对象的受教育程度
(二)对于乡村振兴建设的问卷分析
1.对当地乡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满意程度
本问卷并不规定设定人群,不同行业、不同的年龄阶段的人群皆有接受问卷调查,在此问卷中,十分满意这一项在四项中占比最少,比较满意这一项占比最高。十分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不满意这两项各占一半左右。由此可见,乡村振兴建设在整个社会中并没有得到百姓的广泛认可,满意度并不理想、有待提高。
图 2.2.1 对当地乡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满意程度
2.是否愿意返乡创业?返乡创业困境?
占半数以上的人群表示不愿意返乡创业(61%),只占少数的人表示愿意(39%)。由于本卷调查的人群18岁至30岁的青年人占主要部分,以及多数为女性人群,产生此调查结果可能与这两个因素有关。故,又调查了具体的返乡困境与担忧。
图 2.2.2 对返乡创业的愿意程度
在表示不愿意返乡创业的人群中,82.6%的调查者出于家庭问题的考量,如孩子教育、社会医疗建设等多方面的考虑,选择城市就业而不愿意的返乡创业。
图 2.2.3 不愿意返乡创业的原因
多数调查人群表示,他们所在乡村普遍存在看病困难、孩子上学难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群众对乡村振兴建设的获得感与满足感。
图 2.2.4 是否存在看病难、上学难的问题
- 五四村问卷调查分析
图 3.1 村民认为五四村的数字化发展状况
在对五四村当地居民与游客的问卷分发填写中,绝大多数人认为五四村在数字化各方面建设都非常先进、成功。群众对五四村乡村振兴建设认可度极高。
图 3.2 村民对五四村数字建设认可的方面
图 3.3 村民对数字乡村满意的方面
四、对五四村转变的分析
说到乡村振兴的关键,离不开村落环境以及村书记孙国文引领所取得的成就,基于多方位、深层次的调研与分析,团队从乡村振兴发展困境与解决对策的⻆度对本次调研进行总结。
(一)发展困境
2000年的五四村生活贫困,经济落后,环境恶劣,加之靠近县城,村内大量人员流出务农等各种问题,村民抱怨不堪,村庄发展缓慢。
1.土地困境
五四村人少地多,又靠近县城,村民大多外出务工,种粮积极性不高,耕地抛荒率高达40%。
2.债务困境
2000年,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马路,村集体负债累累,村办企业拖欠银行近两百万元,甚至当时连村内29000元的电费也支付不起,最终导致供电局对五四村采取拉闸限电的措施;村干部工资紧缺。
3.产业困境
在2000年之前,五四村内开矿山厂、皮鞋厂、自行车链条厂,发展工业,但是这些行业并未给村内集体经济带来明显收益,同时遭到了百姓的不满。
4.环境问题
在2000年之前,村民们对共同家园的意识并不深刻,乡间道路上垃圾肆意丢弃,露天厕所也随处可见、臭气熏天。
(二)解决对策
1.土地流转
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乡村土地资源利用率不断提升,土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方面的相关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2]村书记孙国文带领村民“摸着石头过河”,并决定以土地为出发点。孙书记指出,首先要分析当时的国家背景和农村整体背景,并考虑两件事情:第一是破局,即发给老板一个能做的权证;第二是自愿,不能强制,不能损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其次他指出承认土地效益最大化的方法就是集体经营土地当中的收益比对单干总数的收益。这一系列工作先从接受这件事情的年轻人做起,再做老一辈投资的工作。就此,整个村庄的土地流转集中工作前后历时八个月,四年内就使整个村的土地实现了100%的流转。2007年,五四村成立了浙江省首家以老百姓为董事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合作社的成立也为“在不破坏耕地的基础上管理并规模化经营好村庄的土地,保障农户收益”作保障。
2.产业变革
五四村委及时果断关停经济效益不好的工厂企业,带领五四村走上了农业转型道路。截至2008年,五四村再也没有一家工厂,全部以生态农业为主,支撑五四村的发展。多年来,五四村成功转型发展数字生态农业,设立中国红玫瑰生态园和兆祥生态农业,并让数字为其赋能,致力于农业种植、农业管理、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实现可视化管理。如今,在农业管理方面,五四村引进高学历人才培育土地,给予他们400亩土地搞试点,发挥土地效益最大化,大力发展精品农业。不仅如此,五四村还走上了“农业+旅游业”协同发展的新道路,采用“农文旅“结合的方式,探索建立了“企业+村经济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通过合作的模式,成立了德清五四文化旅游实业有限公司,进一步改善五四村乡村环境的同时,实现强村富民,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环境治理
200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千万工程”的提出,为五四村的环境整治指明了方向。2003年8月,五四村就踏上了乡村环境整治的道路——修缮路灯、重建菜园子、拆除露天茅坑、改善一切基础设施......面对不配合村里的环境整治工作的村民,孙书记采取“罚款+撤职”的措施予以惩戒。这前前后后通过13年的努力,五四村的面貌才焕然一新。
4.人才引入
随着五四村环境整改、产业发展,人民幸福指数上升,五四村不仅没有出现村民外流的现象,还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前来创业。2019年9月,五四村木芽乡村青年创客空间建成,服务于乡村旅游和名宿产业上下游的初创企业。除外,木芽乡村青年创客空间成立莫干山管家学院,致力于孵化全国第一个名宿管家认证标准,对莫干山管家进行行业培训,进行行业认证。2022年6月,“民宿管家”正式成为一种新职业。新职业、新五四人的到来,为五四村注入新鲜血液,打造了五四村炫丽的新名片。
5.党建引领
早在2000年,五四村还没有专门的治理小组,与此同时,村干部多却没有真正管事、做事的人。于是,2002年五四村在党的带领下开始实行村民小组长制,将整个村分为14个村民小组,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其中小组组长由组内村民选举产生,到村里进行百分考核。村民小组长制实施后,很多细小的问题都先在组内解决,重大问题再反映到村里,使乡村治理更加井然有序。孙书记在14各村民小组中,选取其中1组搞试点,率先开启乡村环境整治。一个小组面貌焕然一新,另其他13组纷纷效法,最终将五四村建设为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6.文化振兴
为了提高百姓的幸福指数,近年来,五四村致力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的重要指示转化为以“中国美术助力美丽中国”的实际行动,从审美角度切入乡村振兴,积极携手高品质艺术力量,重磅打造新时代文化艺术新标识。五四村与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学术学院等高校合作,邀请高校绘画人才来五四村采景创作,创作作品供五四村在特定节日开设画展,并邀请全国各地游客前来观赏。“花开五四——首届莫干山全国青年空间艺术创意大展”和“言之有物”综合材料绘画交流展(德清站)的举办,不仅带动了当地文化建设,同时也扩大了经济来源,推动五四村经济发展。
(三)达成成就
2015年,五四村一举摘得”全国文明村“荣誉;2016年12月,五四村入选了年度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如今的五四村,正吸引着众多游客,重大项目也纷至沓来,享有全国3A级旅游景区、全国美丽示范村等荣誉;在环境领域,采用数字化手段监管,运用无人驾驶智能清洁车、垃圾智能收集车助力五四村美丽乡村的环境建设。
如今,在总面积为5.61平方公里的五四村中有1607位常住居民,因五四村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优美的生态景观,吸引了500多位的新五四人前来,而其中更有40多位高学历社会工作者参与到五四村建设的方方面面。
五、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经过本次调查,我们对五四村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可以发现村民们对五四村的发展持有乐观的态度,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五四村的治理模式是真正有作用的,真正与村民们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
此次调查表明,让一个面临土地困境、债务困境、产业困境、环境困境的村庄发展起来需要长期持续的工作。在这之中,最首要的是党的引领——“千万工程”的提出,为五四村的整治指明了方向;其次要解决土地流转、产业变革两大难点,推动环境整治、人才引入、文化振兴的进一步发展。总而言之,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坚持政府引导、村民主体、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通过完善经济发展模式、公共服务体系等,提高村民的生活品质。[3]
(二)未来展望
五四村以数字化建设为主调,在村落建设中坚持创新,坚持以百姓利益为中心,坚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成功带领村庄转变贫穷困境。它对乡村振兴的一系列操作树立了乡村智治的全新名片,不仅为自身发展提供明确方向,未来也有望为各村积极探索开发乡村治理新模式起引领作用,为德清县乃至全省推进乡村智慧管理提供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让五四村的智慧惠及自身、社会乃至全国。
参考文献
[1]张欣.乡村振兴视域下黑龙江数字乡村建设研究[J].广东蚕业,2023,57(04):125-127.
[2]杨越 & 崔腾飞.(2023).美丽乡村建设与土地利用转型的契合逻辑与推进路径——以河北省后郝窑村为例. 山西农经(10),88-92. 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23.10.026.
[3]李慧贞.乡村振兴视域下美丽乡村建设路径研究——以郑州市为例[J].南方农机,2023,54(17):131-133.
附录1
关于乡村建设情况的调查问卷
一、您的性别:
² 男
² 女
二、您的年龄:
² ___
三、您的身份:
² 学生
² 政府公务及事业单位
² 企业员工
² 农民
² 其他:______
四、受教育程度:
² 未接受过教育
² 小学
² 初中
² 高中
² 大专
² 本科及以上
五、您所在的城市:
² 城市
² 乡镇
² 农村
六、您是否了解乡村振兴战略:
² 很了解
² 略有耳闻
² 不熟悉
七、您对当地乡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满意程度:
² 十分满意
² 比较满意
² 一般
² 不满意
八、您是否愿意返乡创业:
² 愿意
² 不愿意
九、您认为大家(或者您)不愿意返乡创业的原因有哪些
² 政策不到位
² 没有创业环境
² 没有创业技能
² 不知从事何行业
² 更偏向于城市
² 家庭情况的考量
² 其他:______
十、您所在的乡村是否存在看病难、上学难的问题:
² 存在
² 不存在
十一、若存在看病难、上学难的问题,您认为该怎么办!
² 增加农村医疗、教育资金投入
² 改善农村医疗、教育条件
² 相关政策扶持
² 大量建设医院、学校
² 引进医疗、教育人才
十二、如果您去乡村旅游,选择目的地的首要因素是什么
² 出行距离
² 卫生条件
² 当地特色文化和餐饮
² 住宿停车等条件
² 优良的自然环境
² 消费预算
十三、在乡村振兴发展中,您最关心的改革内容是
² 农村征收
² 村级经济发展
² 基础设施建设
² 就业与社会保障
² 生态文明建设
十四、您认为农村致富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² 传统农业落后,农产品附加值低
² 由于外出务工,劳动力越来越少
² 缺少真正为民致富的带头人
² 村民们的积极配合
十五、您认为您是否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机遇与实惠
² 是
² 否
附录2
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来自浙江财经大学的本科生,五四村是全国闻名的数字乡村。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份问卷了解您了解的数字乡村的治理成效。本次问卷将采用匿名形式,希望您能够参与为全面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一些建议。
1. 您的身份
A、村民 B、游客
2. 您的籍贯
A、农村 B、城市
3.您身边的乡村数字化情况
A、好 B、较好 C、较差
4.您认为影响数字乡村建设的因素有哪些【多选】
A、基础设施建设 B、政府财政补贴
C、政府政策支持 D、人才培养
E、乡村的治理模式 F、数字经济的发展
5.您对所在地区数字乡村建设比较认可的有哪些?【多选】
A、网络基础设施(4G,5G,宽带)
B、信息服务社设施(信号塔)
C、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交通,物流等方面)
D、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
E、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
F、乡村政务治理数字化(互联网+政务,互联网+村务等服务平台)
G、乡村民生(教育,医疗,文化等)
H、不了解
E、其它
6.您认为数字乡村带给您最满意的地方
A、更加优美的生活环境
B、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
C、更加便捷的交通,全面覆盖的交通网
D、对老年人全方位的保障,智慧养老院等便民设施的建成
E、文化教育设施逐渐完善,村民整体素养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