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历史对话,和生态拥抱
7月,实践团成员来到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进行实地实践。实践团成员走进徐秀娟故居纪念馆,参观故居内修缮过的庭院、宣传板、展柜、照片、书籍等,听着讲解员娓娓道来徐秀娟的生平事迹,实践团成员与这位烈士跨越时空对话,不仅对鸟类繁育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更被她伟大的敬业奉献精神深深打动。
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实践团成员来到了水禽湖和生态眼观鸟塔。在水禽湖,实践团成员得以近距离观赏白天鹅、鹈鹕、鸳鸯、野鸭等20多种鸟类,随处都能听见远处的鸟鸣,并尝试投喂食物与之互动。在生态眼观鸟塔,实践团成员通过望远镜观察候鸟的迁徙路线与栖息场景,在拥抱大自然的同时,也了解了候鸟的相关知识和作用,认识到候鸟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有着一定的作用。
最后,实践团成员参观了中国丹顶鹤博物馆。成员们先观看了丹顶鹤的影视资料,然后依次参观四个展厅,详细观看并认真记录下丹顶鹤的相关资料,还学习了湿地相关专业知识,了解了当前所施行的湿地保护政策,和专业人士共同讨论分析了湿地现状,并虚心讨教青年能为湿地保护做什么,再结合所掌握的知识为湿地保护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湿地保护贡献微薄之力。

实践团成员前往丹顶鹤救护繁育中心开展志愿活动。在志愿开始前,实践团成员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观看了丹顶鹤野化训飞,工作人员解释野化训飞是为了提升丹顶鹤的自我防御能力、野外觅食能力和远距离飞翔能力,使其能够顺利融入自然环境,实现恢复壮大野生丹顶鹤种群的目的,实践团成员感叹繁育中心工作人员对鸟类繁育和湿地保护做出的巨大努力,并决心达成湿地保护的目标。
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后,实践团成员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体验了一天丹顶鹤饲养员的工作,成员们拎着小桶给丹顶鹤喂食,打扫鸟笼,细心清理干净羽毛。限时体验结束后,实践团员对丹顶鹤等鸟类珍禽和湿地的保护工作认识更加深刻具体,也更加坚定了保护湿地、促进生态振兴的决心。

实践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与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线下访谈。工作人员首先对实践团表示支持与鼓励,然后从多方面向实践团介绍了丹顶鹤等珍禽保护和湿地保护的意义与价值,实践团成员还提出了几点疑惑,工作人员依次解答,并对实践团的后续工作提出了诸多宝贵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