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极宣讲,开展推普
活动前期,团队成员前往舒城县政府开展推普培训会,对现场的三十多名公职人员进行了普通话推广宣讲,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应政策,团队成员从每个人的工作,生活以及人工智能三个方面,强调运用普通话的重要性,并分享学习普通话的方法,鼓励大家说好普通话,共同助力舒城发展。

深入课堂,教育振兴
“寓教于乐,寓乐于学”,为深入贯彻推普实践,助力文化传承,团队依托师范生的专业优势,精心打磨大漆非遗,甲骨文等课堂,将趣味性与教育性融合。通过“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形式,不仅调动孩子们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提升普通话运用能力,更激发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将文化的种子播撒在每位孩子的心中。



调研普情,多措助力
团队成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深入街道社区,确保了解各年龄段不同职业的劳动者普通话掌握情况,获取多元化信息,成员们也在实践中更深刻地理解了推普的意义。在活动过程中,团队成员通过分发问卷,口头采访等形式展开调查。当地群众积极填写问卷,并主动询问成员们推普活动的进行情况。当受访者不理解题目含义时,成员们耐心解答,阐明题意。同时,团队成员向当地群众发放推普宣传单,倡导人人从自身做起,自觉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话剧传普,语润童心
推普实践团的成员们首先向孩子们介绍了爱国主义红色故事《金色的鱼钩》的背景和角色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孩子们对即将参与的表演充满了期待,有的希望成为舍己为人的老班长,有的则向往扮演勇于担当的小梁,在实践团成员的引导下,孩子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角色。随后,排练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实践团的成员们耐心地指导孩子们如何表达情感、如何运用肢体语言。在团队成员的耐心教导下,孩子们逐渐进入了角色,他们的表现也越来越自然和生动。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最终的话剧得到了生动呈现。《金色的鱼钩》不仅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普通话,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孩子们体验到了表演的乐趣。

饮水思源 不忘初心
万佛湖位于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从中共舒城特支特区机关旧址,到新四军四支队驻舒旧址,再到龙河口水库纪念馆,中共党史上熠熠生辉的地标,一处处红色地标记录着一段段难忘的红色故事。成员们在当地政府邀请下来到了万佛湖风景区,参观了龙河口水库。在实践的过程中,队员们对龙河口精神有了新的领悟。龙河口精神,是一种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是一种敢于面对困难、勇于战胜困难的决心。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舒城人,为家乡的发展不懈努力。在新时代的今天,龙河口精神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它鼓舞着我们继续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为实现祖国乡村振兴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普通话,这朵承载着国家认同与文化传承的语言之花,在乡村的广阔天地间悄然绽放。每一次辅导,每一次宣讲,都是一次希望的播种,“星火传声”实践团队期待着普通话的种子能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发芽,希望通过实际行动切实提高当地语言文化水平,为舒城县的普通话推广贡献青春力量,为乡村振兴的道路架起语言桥梁。未来,“星火传声”团队将继续向下深根,向上开花,以大学生有限力量激发全社会无限关注,脚踏实地,星火相传。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