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塘八龙的制作
每到年节庆典,或者是出现灾害,六塘人们都会舞龙祈福,祈祷风调雨顺、幸福平安,镇上共有八条街,一街一龙,街街不同,总称为六塘八龙。
八龙包括草龙、花龙、黄龙、青龙、滚龙、牌灯龙、板凳龙和虾龙,每种龙都由不同的材料制成,工艺也不一样。毛竹、纸、帛乃至最寻常的稻草和板凳都可以成为龙的材料,这些龙往往长达十多米,栩栩如生,形象喜庆吉祥而不失威严。在六塘镇,龙的制作是一门世代相传的手艺,往往只有特定的几户人家可以掌握。以虾龙为例,选材上,工匠们偏爱柔韧且强度高的竹子,经精心处理后,通过巧妙编织,将竹片搭建成虾龙的骨架,运用杠杆原理使虾龙的关节皆可行动,灵活自如、栩栩如生。外观上,将白纸覆盖在骨架上,再绘制花纹,力求细节真实。

图为“龙魂舞韵”社会实践团队与覃书记共同查看资料
六塘八龙的困境
曾经的八龙如今只有虾龙、板凳龙、草龙、牌灯龙仍旧活跃在六塘的街头巷尾,花龙、黄龙、青龙、滚龙早已遗失在历史的尘埃中。其中的虾龙曾三度失落又三次重现,六塘板凳龙、草龙的复苏也借鉴了临桂其他地区的舞龙资源,牌灯龙则是第一次重现。六塘舞龙主要面临着资金匮乏和传承人断代的问题,六塘的龙动辄长达十米及以上,其体型之庞大、制作过程之复杂都注定了它们的造价高昂,而舞龙的材料采用传统的天然素材,导致龙身脆弱,容易遭到破坏和腐蚀,保存时间较短,必须不断修补或重新制作,加大了舞龙制作的成本投入。相较于资金问题,传承人的断代问题更为迫切,六塘的乡镇均出现了空心化问题,乡土文化出现断裂,现有传承人年龄较大,但镇上年轻人数量少,且对于舞龙印象不深,缺少传承意愿,六塘舞龙面临着严峻的传承挑战。

图为实践团队采访覃书记
六塘八龙的新发展
面对六塘八龙的传承困境,六塘政府及舞龙传承人们找到了新的出路。通过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的结合,部分六塘八龙遗失的技艺得到了重现和创新,舞龙的外形更为仿真,动作更加灵活,也更加符合现代人审美,舞龙表演更具有观赏性,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在覃书记的带领下,六塘的舞龙队不仅在节日、新年走街串巷进行表演,还走进校园,邀请小朋友们进行互动,培养下一辈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近年来,六塘八龙文化也逐渐走向国际,成为桂林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通过东盟博览会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六塘八龙不仅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为自己取得新的生机,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图为社会实践团队与覃书记合影留念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