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启动以来,志愿服务队以南通理工学院为核心,通过联动3级社会合力,开设4大教育主题,开发5大活动载体等方面创新实施,共同形成“1+N”志愿服务体系,目前已累计动员2000余人次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180余次,服务时长超1500小时,惠及2500余名儿童,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成为校地协同育人的典范。

项目团队创新构建“理论+实践”双轨育人体系,通过“大手小手相牵”小学生进校园活动、关爱老兵活动、清明祭扫活动等,组织学生参观雷锋馆、养成教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实践基地30余次,通过沉浸式体验传承红色文化精神,深化校际合作共育青少年成长。

针对留守儿童学业困境,本项目建立“双师制”辅导模式,组织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用友数智学院等专业志愿者,为300余名学生提供课业辅导、学习方法指导。创新实施“快乐周六”公益课堂计划,设置数学思维训练营、手工技能提升、音乐舞蹈兴趣课等特色课程,累计开展个性化辅导350余课时,为当地儿童提供素质教育服务,广获家长积极评价。

项目组通过生动讲解非遗文化内涵,结合互动体验、创意实践、情感共鸣等方式,成功激发地方儿童对海安花鼓、剪纸、南通扎染等乡土文化的传承热情,使他们在亲手制作、表演参与中深化文化认同,大大增强了文化自信与家乡自豪感。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