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网

大学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安徽学子三下乡:参观红色基地,续写先烈荣光

中国青年网宿州7月1日电通讯员 冯妍然)为了进⼀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切实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延续革命精神。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赴马鞍山、宿州、六安、蚌埠、温州”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1日来到安徽省宿州市萧县胜利村进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重走革命路,重温革命史,学习革命先烈,传承和发扬红色精神。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实践队来到安徽各地的红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而菜洼就是其中之一。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位于萧县丁里镇蔡洼风景区,每年来这里参观学习、接受洗礼的游客络绎不绝。盛夏时节,红色景区往来的游客、浮水山梯田新发的绿苗、亲水观景乐园欢快的笑声,处处充满生机,让蔡洼耀眼的红色基因绽放新彩,一幅全面振兴的乡村美景画卷在这片红色热土徐徐展开。
红色热土传播伟大真理
据景区讲解员介绍,淮海战役中,淮海战役进入第三阶段,华东野战军指挥机关进驻萧县蔡洼村,就近指挥各纵队发动总攻。次日,淮海战役总前委五位首长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齐聚蔡洼,由邓小平主持召开了总前委第一次全体会议,这也是唯一一次全体会议,研究制定了淮海战役决战和渡江作战方案等重大问题。实践队员对此红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怀着崇敬的心理向五前委(邓小平,粟裕,谭震林,刘伯承,陈毅)鞠躬致敬,并认真学习了他们的生平事迹,了解当时淮海战役的历史,感受先烈蓬勃力量。沿着园道实践队员走到了一个个小土屋,此时此刻,心中有着一种仿佛被带回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好像见到那中华儿女拼杀的情景,又重现了无数英才人杰抛头颅,洒热血为祖国解放而奋斗的场面。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五位首长雕塑 中国青年通讯员 冯妍然 摄
红色文化绽放时代光彩
加大对现有红色资源的保护力度,是确保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的基础。萧县进行蔡洼旧址杨家台子文物主体屋面翻修、全委会议场景还原、淮海战役图片布展等,修复萧宿铜灵烈士陵园广场及生态停车场、供水、供电、院墙等11项设施,摸排整理300余处零星烈士墓地作为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更好地发挥红色遗址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播功能。
走访过程中,实践队队员发现,胜利村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氛围浓厚,各景点均得到了较好的修缮与保护,红色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开发利用 。实践队员到达此地时工人们在对这个红色基地安装摄像头以及一系列安全保护,这些雕像即使经过时间的磨难也依旧保持着历史的荣光。这都要感谢后期工人对红色基地进行的多方面的保护。实践队员与工人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工人表示近年来游客量的增多,将会导致这些文物的破坏。实践队员一行走进主楼展区,通过观览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段段视频,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光辉岁月。通过参观学习,实践队员纷纭表示这是一次精神上洗礼,时期虽不同,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永驻。
图为工人们对基地进行检查 中国青年通讯员 冯妍然 摄
红色精神照耀振兴之路
在与村民的交流中,实践队队员发现,当地村民普遍对革命英雄的了解程度深、认同感强,英雄人物对居民与此同时,当地政府开展红色文化学习活动厚植村民爱国爱党情怀,成果显著。村民们纷纷表示他们将继续大力支持庄艮村推进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也期待“红色文化展览馆”能在胜利村最终落成。
“倾家荡产支持淮海战役!”镌刻在蔡洼会议遗址广场上的浮雕,生动再现了萧县乡亲为解放军支前的感人场景。在淮海战役中,亿万民众齐动员,参军参战,筹运粮草,抬送伤员,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当年老百姓们正是带着这样的信念,冒着枪林弹雨,推着小推车勇往直前奔赴炮火纷飞的战场,保证了大规模作战需要,让这场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实践队员认真观看了展馆参观区陈列的抗战时期详实的历史资料、珍贵文物,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当年党和人民为保家卫国开展各种战争的历史场景,重温了中国人民各种战争的历史和过程。
图为战役时民众为革命战士提供粮食的场所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冯妍然 摄
本次活动深深的影响到了实践队员他们意识到现在的幸福,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同时,实践队员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作为祖国的下一代,祖国的栋梁,肩负着艰巨的时代使命与责任,为了明天更美好的生活,顽强拼搏,提升自身素质,弘扬民族精神。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