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网

大学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山东理工大学绘美逐梦社会实践心得感悟——杨钧森

      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有一日当尽一日之勤。
     六月流金,七月流火,2022年的六月末七月初我和另外14位同学生一齐踏上了前往淄博市周村区北郊镇圈头村的的“三下乡”旅程——一次深度实践学习的旅程。我们是来圈头村实践的第一队,在圈头村的十六天十五夜的巨细事务和帧帧画面无声无息地印入我的脑海,详细的记录在我的回忆之中。
     抵达圈头村后,我发现这里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糟糕,来自黄土高原的我去体验过,去生活过很多比圈头差很多的村子,这里已经有了起色,与其说我们是来建设,不如说是来学习,来锦上添花,见过这里的样子,深层的了解圈头发展的过程,遇到的困难,对于我来说就是为振兴乡村,拓眼界,打基础,做准备。
     虽然我们没有一起跨过山川大河,但细细数来,我们也在圈头村的不少地方留下了足迹。15人同行,全神贯注、下马看花,参观学习了近年来从东北引来的赤松茸菌试验田,调研走访了村落大部分人家,考察了西纺织厂,电热水壶厂,桃园,花圃,15人分工,各司其职、各显身手,有组别之分,但人员是流动的,摄制组、墙绘组、调研组......15人分住两地,但大家相互关照、相互呵护,女生房、男生房,不同屋檐下的我们却也有着自己的细碎温柔,晚上一起工作后,男生检查门锁,关门回家,大家的联系从来不会中断,会互相关心,水土不服的你,蚊子叮咬的她,微微中暑的他……
     习必有得,深入乡村,收获颇多。经过15天下乡,我对乡村的大致概况有了一定了解,村民们都勤勤恳恳、自力更生,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他们除种植粮食作物外,还紧随时代潮流种植经济作物、还保留着自己原有的文化,例如纺织产业文化等,以圈头村为例,原有的纺织并没有因为引进新的种植作物以及产业而放弃,反而是引进新的同时,也在旧的里面寻找创新,新旧结合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的就业,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更多的是带动了人民的积极性。村干部承上接下的部署,带领村民们积极响应时代号召,土地政策的解读与宣传落实到户,人居环境治理贯彻到村里的每一处,大小会议开不停、前后村落跑不赢,所思所想所做皆是为了村民的幸福生活、村子的持续发展。
    我感慨系之,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的的确确应该多去乡下实践学习,光有理论真纯纯不够,不实地考察就无法了解真实情况,没有准确大概的信息就无法结合实际地实践,到头来仍然是一纸空文,理论还是在书本上,我们好似拥有过,但不久就会忘却。要想真正为乡村振兴献力,真得多下乡,这一点攧扑不破,我们应该深入了解乡村所有、所需以及所追求。
    我体会到了纯粹的人情冷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工作是我的荣幸,我们在一起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在工作群里面谈论自己当天的趣事,在慢慢的熟悉了自己的工作后,互相间也产生了“战友情”,包括在这里接待我们的哥哥姐姐们,是真的可以感觉到心贴心的感觉。
这次社会实践我得到付出是一样多的,别样风景人情深入人心,我们绘美逐梦团队的一切都在永远这个时间副词中铭刻于心。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