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网

大学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航天精神铸梦想 砥砺前行践初心|农建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中国航天科普馆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作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高校的青年学子,嘉职学子牢记习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守好红色根脉,传承红色基因,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提高社会化能力。
   在平湖市独山港镇,“藏”着一家“国”字号综合性航天科普馆——中国航天科普馆。29年前,因为当地黄姑中学的一位乡村女教师,平湖与远在北京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牵了手,一封封信件在他们之间往来。杨利伟、梁思礼等几十位航天人都特意走进乡村校园。这段情谊,促成了独山港镇与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的合作和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的联合布展。
  7月15日,现代农业学院 城市建设学院“学党史守根脉践初心”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团来到中国航天科普馆,感悟航天精神,砥砺奋进初心。
                                                                      

科普馆以详实的素材资料,先进的设计理念,丰富的表现手法展示了新中国“两弹一星”工程、航天事业的奋斗历程和我国在国防尖端科技以及航天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弘扬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两弹一星”精神。
“当时,我国航天事业起步晚,老一辈航天人有感于毛主席《七律·长征》中表现出的红军为实现革命目标,藐视一切困难的顽强斗志;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和大无畏精神,特将中国火箭命名为‘长征’,寓意中国的航天事业一定会像红军长征一样,克服任何艰难险阻,到达胜利的彼岸。”讲解员动情地讲述。退伍军人工程211班的蔡智桦说“在此我看到了‘红船’到‘飞船’的奋斗足迹,听到了姚爱英老师‘不追歌星追科星’的号召。‘长征号’是航天报国、航天强国的征程,我们要接过接力棒,走好我们这代人的长征路。”
                                              



站在中国航天的新高度,回眸中国航天人多年来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我们不由得感叹,一次次托举起中华民族尊严与自豪的正是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航天测控精神……在不同场合,习近平总书记频频提及这些精神,为中国航天人点赞。


                                             


作为红船旁的当代大学生,实践团成员积极响应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关于“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型省份”的号召,将“航天精神”与“红船精神”相结合,传承红色基因,奋力谱写无愧伟大时代的青春华章。
文:杨枝柳 毛军伟 苏嘉俊
图:缪诚 方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