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赴湖南省长沙市暑期社会实践团聚焦党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紧扣“寻访红色足迹,赓续红色血脉”的主题,以科技创新,红色路线,乡村振兴为现实教材,学习红色故事、发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血脉。团队成员包括:范梓兴,朱家琨,马智隆,张文婧,秦业荣,李琳,王淑。
二.科技创新,国之基点
习总书记曾说过“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路支撑,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他曾在2013年11月莅临中南大学,了解高校的科技创新情况。实践团也追随总书记的脚步,到中南大学的科技楼粉末冶金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和升华楼等地进行参观学习。

实践团在中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参观学习
为了进一步加深了解,实践团采访了中南大学的两位学生。他们向我们介绍了中南大学的一些科技创新成果,以及大学生该如何在科技创新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实践团对中南大学学生进行采访
实践团深刻地认识到:高校是培养和造就创造型人才的摇篮,而创新型人才正是我们当今社会需要的。因此,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和科技创新至关重要。
三.伟人风貌,世人敬仰
之后,实践团来到了著名的橘子洲。青年时代毛泽东主席的石雕像正在其中。它由8000多块采自福建的“永定红”花岗岩天然巨石拼接而成,寓意“永定江山”。

橘子洲头青年时代毛泽东主席石雕像
实践团在橘子洲进行了红色精神和历史底蕴的了解学习,重温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诞生史、奋斗史、革命史,从党的优良传统中汲取力量,坚定理想信念,深悟党性的时代内涵,锤炼党性修养。

实践团于橘子洲头合影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主席的词鼓舞了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激励着人民忠诚守护橘子洲这艘“精神航母”。距当年青年毛泽东重游橘子洲,已经过去接近100年了。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应以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为光辉榜样,与时俱进,努力拼搏。
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了解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的路子与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案,实践团在湖南省银田镇进行了两天的调研走访。
银田镇的新农村风貌目不暇接,沿途可见一条条”决胜脱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等标语。实践团首先来到银田镇人民政府和居委会,学习了脱贫攻坚和乡村建设的理论知识。从相关人员那里,实践团学习到银田村脱贫攻坚的“干货”,主要是“吉祥三宝”——“银田快车”,“银田龙头”和“银田麦霸”,明白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正确领导"和“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实践团成员在银田镇政府学习理论知识

与居委会工作人员交谈
接着实践团深入当地居民进行攀谈,并采访了一对中年夫妇。实践团了解到,村委通过举办免费辅导班等各种形式免费教导村民学习农作物、苗木等等科学种植技术,并大力发展美丽乡村旅游业,并且他们表示:“近几年,乡村道路变宽了,环境变好了,村庄变美了,游客变多了,收入变多了,日子也变美了,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

与当地居民交谈
此外,实践团还从游客中心的工作人员了解到:银田镇不仅是韶山红色景点,还是全省乃至全国的干部参观培训基地。改革开放以来,响应国企改制和农村改革的政策,生产力水平有了进一步发展,同时,当地还划了一片工业园区,即高新区,引入了大量产业,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乡村振兴提出以来,镇上积极帮助村民脱贫,确定了旅游业为发展方向,对于贫困户,也提供了足够的支持,保障温饱问题,还帮助农民种植各种农作物,发展农家乐项目。
五.峥嵘岁月,重忆征程
实践的最后两天,实践团来到了韶山毛泽东故居和支部陈列馆。毛泽东故居总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占地566.5平方米。它坐南朝北,泥砖青瓦,土木结构,背山面水。屋子前的荷花塘和南岸塘相邻,绿水、苍松和翠竹把这座普通农舍映衬得生气盎然,环境十分秀美。
走进故居,可以看见毛泽东同志曾经生活的地方:摆有方桌、板凳的厨房,简单朴素的住房等。在这里,仿佛能被带回以往的岁月。

毛泽东故居里的朴素家具
之后,实践团来到韶山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韶山特别支部,感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走进支部陈列馆,映入眼帘的是“韶山薪火”的塑像,在毛泽东的带领下,韶山人民奋勇向前,不畏艰险,用智慧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中共韶山特别支部“韶山薪火”塑像
陈列馆还展览着以毛泽东六位亲人和“韶山五杰”为代表的革命英烈,它们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实践团在陈列馆中深受启发与鼓舞,将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反复领会支部陈列馆的重要精神,做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榜样,在走好属于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的同时,也会尽自己所能,积极影响身边更多的有为青年,让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得意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文字记者:全体成员
图片记者:全体成员
指导老师:高鹏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