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寨革命老区曾为中国革命做出过巨大的贡献,韦寨老区不但保留了大量革命遗址,在那里所孕育的大别山革命精神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二班田福才和其小组成员响应学校及相关号召于2022暑假期间7月29日参观了临泉县韦寨村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接受了⼀次红⾊教育。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广场上刘伯承、邓小平前线指挥战斗形象的纪念雕塑,刘邓两位伟人的雕像,在太阳的强光照射下,他们显得雄壮而伟大。刘邓⼤军千⾥跃进⼤别⼭,实现了党中央深⼊敌后,牵制敌军主⼒的⽬的,为我军从战略防御转⼊战略反攻作出了重⼤贡献。刘邓⼤军在这⾥军纪严明,不动群众⼀针⼀线。同时,他们在这⾥的⽇⽇夜夜,积极组织宣传群众,建⽴地⽅政权,留下了众多具有纪念意义的史实和⾰命遗址。
随后,我们看到指挥部前⽅是⼀个⽉⽛塘,⽔特别清沏,指挥部的房⼦和游⼈倒映在⽔中,仿佛可以看见当年那段⾰命历史从⽔⾯浮现出现在了眼前。指挥部前⽅有⼀⼝⽯井,上⾯刻着“涌泉”,表达当年的⼈民群众的鱼⽔之情,⼈民群众的滴⽔之恩,当涌泉相报。
展览区分刘邓⼤军千⾥跃进⼤别⼭厅、作战会议厅和⾦寨籍开国将军厅,对刘伯承、邓⼩平等⾸长在⼤别⼭期间的⽣活起居场景进⾏布置。展厅⾥的图⽚、⽂字、实物不仅丰富,⽽且集中、全⾯。指挥部各个展厅都以刘邓⼤军跃进⼤别⼭历史为主题,图⽂并茂,⽤丰富的形式,展现当年刘邓⼤军跃进⼤别⼭的历史画⾯,再现刘邓⼤军当年克服种种艰难,克敌制胜,不断创造战争奇迹的历史场景,是我国的红⾊教育基地。
在纪念馆内,我们参观了“辗转前夜”、“千里跃进”、“挥师临泉”和“精神永驻”四个展厅,重温了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史壮举。我们通过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图片,了解到刘邓大军多次来到临泉境内,不仅粉碎了敌人对大别山的围剿,巩固了革命根据地,而且开辟了淮西等解放区,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我们也通过淮西指挥部遗址一件件弥足珍贵的老物件,深切体会到革命前辈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和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让我们感受最深的便是革命前辈们不怕困难、不服输的精神。他们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突破重重困难,为人民幸福而奋斗。“夫志,气之帅也。”,坚定的必胜信念是我们的灵魂和方向。弘扬不怕困难、不服输的精神,在挫折面前不动摇,困难面前不却步,才能一步一步把美好愿景变成事实。
在邓⼩平住室,当我们看到“⽼乡不在家,开门就犯法”对联时,从⽽悟出当年刘邓⼤军有严明的纪律,为⾰命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邓⼩平等同志住处从简单的桌椅和床铺,看得出当年的简朴,在这⾥指挥千军万马,创⽴新中国。这⾥是当年邓⼩平李先念及各位领导开展⼯作会议,传达贯彻⽑泽东主席指⽰,指挥千军万马的地⽅。通过此次参观刘邓⼤军千⾥挺进⼤别⼭前⽅指挥部旧址,我们深刻领会到当年刘邓⼤军跃进⼤别⼭的光辉历程,是我国宝贵的红⾊教育基地。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千⼭只等闲”。此次活动,提升了我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了我们的“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信”。对此,我们表⽰要⽤实际⾏动向⾰命先烈们致敬,牢记历史,不辱使命,站位⾼远,胸怀全局,团结⼀⼼,坚定不移地⾛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伟⼤的中国梦⽽努⼒奋⽃。
最后,“吃⽔不忘掘井⼈”,红⾊江⼭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命前辈⽤鲜⾎换来的,我们要牢记红⾊政权是从哪⾥来的,始终铭记缅怀⾰命先烈。只有牢记红⾊政权是从哪⾥来的,才能使⼴⼤党员⼲部群众深刻认识红⾊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从⽽倍加珍惜我们党开创的中国特⾊社会主义,激发爱党爱国之志、积聚奋进奋发之⼒,⾛好新时代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