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网

大学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深入实地探寻绥化市兰西县乡民生活实况 同心共振团队实地探访,贴近农民生活

2022年7月13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管理学院“同心共振”乡村振兴实践团的5名队员按原计划驱车前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平新镇高潮村。但由于当地突发疫情的影响,队员们被村民婉拒。所幸当地村委会了解到情况,书记黄长虹同志邀请5名队员前往他的家乡绥化市兰西县河口村进行深入考察。7月14日在书记的带领下,5名队员正式在河口村开展了为期5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队员们与当地农民面对面交谈,亲身下田了解当地农业生产,通过观察和反思得出调查结果。
 
活动伊始,队员们的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首先向河口村的村民进行了普法宣传,通过分发传单资料和视频观看的形式,宣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婚姻法、预防诈骗等等。在遇到年迈的村民看不清文字内容时,队员们耐心地为其朗读传单上的内容并播放了事先准备好的视频。通过这些知识的宣传,村民们对这些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也能在今后的生活中有所防范,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
 
其次,队员们在得到农户的允许后,来到农户家里,帮忙干农活。采摘茄子、大葱、黄瓜,清扫院子,除杂草。队员们在空闲时间也和奶奶聊天,了解到前段时间下暴雨、冰雹,园子里的农作物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也跟随农户去了瓜田,根据瓜农描述,此时正值香瓜成熟的时节,全部卖出能得到十多万元收入。但由于暴雨冰雹影响,香瓜大多被砸坏烂在田里,致使收入大大减少。队员们进入瓜地,仔细查看地里的香瓜,确实还有很多未成熟的香瓜全都烂在了地里,有些能摘下来的表面也都坑坑洼洼的,都是冰雹留下的痕迹。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农民生活的不易。面朝黑土背朝天,辛苦一年最后却因天灾而颗粒无收。
 
在得知农民今年收入不佳后,队员们也想为农户们尽一点绵薄之力帮助他们销售农产品增加收入。在和村民们几天的相处下,我们了解到当地主要以种植售卖农产品为生,再加上河口村附近多有庙宇,所以队员们最后决定制作一些农创产品帮助村民创收。队员们寻找当地的文创店,根据兰西县当地的特产香瓜、玉米、亚麻以及当地景点东林寺这些意象手绘制作了书签,同时我们创建了公众号来宣传兰西县的景色、农产品,并以微商的形式售卖农创产品。为当地的文化、特产做了宣传,为当地经济贡献了一份力量。
 
在前往实践地之前,通过与书记交谈我们了解到之前的兰西县是贫困县。我们想借着实地探访来了解当地村民的生活环境和生存来源,据了解,上个世纪80年代左右,该村经济也曾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来源是亚麻,但是随着人员流失,还有各种独立的小作坊出现,导致品质下降,很多人放弃了这项农作物的种植。现在该村主要就是通过种植香瓜和玉米来获取生活来源,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脱贫攻坚战略,兰西县作为贫困村也还有很多进步和发展的空间
 
通过和村民们交谈以及实地考察,发现村民们接受信息还是很少,现在还是主要以种地为生,很大程度上受到这一年气候的影响。就像这一次的冰雹和大雨,就对当地种植的农作物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这也更加加深了我们团队对于乡村振兴这个方向的研究,如何更好地将现代科技或者方法与农作物相结合,打造现代化农业,将农产品与文创相结合,更好地推广,寻找新渠道去提高经济收入是当地的重点问题。
 
短短几天,我们走访该村,向他们宣传乡村振兴战略,听取他们对新时代的感受与看法。在村委会学习与志愿中,我们懂得了每一种工作都充满了艰辛,也让我们提早感受到了工作的氛围。三下乡活动中,大学生参与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大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开启了一扇窗口,密切了高等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同时提高了我们作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对于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而言,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挑战,同样也是一个很好的提升自身素养的机会。于是,我们毅然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这条道路。我们通过本次活动,了解基本国情、深入农村参与新农村的建设、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献计献策,把爱国热情同成才成人的愿望以实际行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走进安徽自贸区,展望蚌埠经济发展

安徽财经大学的众能社会实践调研队围绕“走进安徽自贸区,展望蚌埠经济发展”这一主题,对自贸区的发展历史和成果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