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成员于2022年8月5日对安徽省天长市留守儿童小姜(化名)进行家访,这是团队成员们与留守儿童及他们现时监护人直接面对面交流的大好机会,也是更深层接触留守儿童的机会。
今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该留守儿童进行课业辅导辅导功课。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很多留守儿童都是跟爷爷奶奶居住在一起。很多时候,孩子都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帮忙做饭,照顾弟弟妹妹。加上这些代理监护人文化程度比较低,没有办法给予他们必要的学习指导。有的同学,写字速度很快,但是快中没有求好,字迹马虎,认字,写字情况比较糟糕。有的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学习成绩差。队员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他们做自己的错题本。其次,团队成员与小朋友们进行了多种简单的游戏,在这些游戏中,不仅愉悦了彼此,更是能让小朋友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学得更多的知识。
我们有多少人曾经也有过留守儿童的经历? 阿里健康公布的一项调研报告引人深思。当留守儿童遭遇困难时,会向求助谁? 结论为:在遭遇困难时,留守儿童最先求助 是“老师”,其次是“自己解决”,第三是“同学”,最后才是“家中老人或亲戚”。 事实上,留守儿童的问题抛开社会层面,说到底还是成长教育问题。这部分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失了家庭的关爱与引导,长期处于分离状态,在心灵和情感上得不到满足。一些不良情绪和行为长期得不到关注和疏解,容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 较为常见的: 1.容易自卑,性格易偏执或孤僻,缺乏安全感。2.用行为上的自暴自弃与叛逆表达内心深处的需求。会不诚实、消极做事、放弃学习甚至辍学。 3.部分父母盲目的想用物质去弥补亏欠的心理,反而助长孩子霸道、极端、不明事理; 4.出现一些行为情绪问题,如冲动易怒、情绪失控、暴力倾向、乱交朋友、沉迷网络等。
有句话叫做,大城市容不下肉身,小城市装不下梦想。留守儿童是目前社会发展到一定情况下的一种现状。 如果条件足够,没有谁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在农村老家留守。也没有人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是在此之内,家长们是否可以做出更妥善的处理呢,如果迫不得已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的话,那么平时是否可以多一些对孩子们的关爱,多打几个电话,多叮咛几句话语,或者多听听孩子们的心声,让他们时时刻刻感受到他们是在被爱着的,被关心着的,会不会就使负面影响更低了呢?无论如何,孩子的成长,父母不应该缺席。
对于社会来说,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多多关注这些留守儿童,尽力为他们抚平孤独带来的恐惧与伤害。同时,我们的关注与爱护,更是会为他们带去温暖与爱意,让他们感受到社会没有放弃他们,而是永远在关注着,期待着他们的成长。
我们都会在物欲中迷失,也会在生活中迷茫,看到这些普通又在努力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我会感觉自己的普通与渺小,人和人之间的温暖是相互传递,纯粹却是当下我们正缺失的那天的阳光那么透亮,孩子们的笑容那么的淳真治愈的是我的心灵,希望更多人能关爱留守儿童,人类没有那么孤单的痛苦,所以我们想走近他们,做一件我们认为正确且对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