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地处中原腹地,历史传承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近代的郑州,更是波涛汹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二七大罢工发源于此。团员们为深入了解工人阶级的奋斗史,大家都兴致勃勃地开展了郑州二七工人大罢工历史的学习。在上个世纪20年代,北京到武汉的铁路全线开通,因为这条铁路经过郑州,也使得这座古老的城市增添了新的活力。但那时候的中国,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时代,在铁路上辛勤劳作的工人们也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1921年1月,郑州铁路职工学校创立,向“工人夜校”的工人们传授文化知识,启发工人觉悟,并且倡导工人们要团结起来,于是“工人夜校”就成为了联系和团结工人的营地,于同年9月郑州铁路工人俱乐部成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京汉铁路的16个分工会逐渐的组织建立起来,并且决定于1923年2月1日在郑州普乐圆(今二七纪念堂)举行京汉铁路总工会的落成大会,但于2月1日清晨,各地代表一千多人在前往会场的路上,突然被反动军警阻拦了两个多小时,最后代表反抗军警阻拦,冲进会场,在郑州分工会委员高斌的宣布下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此举激怒了反动军警,围堵会场、破坏大会、殴打工人,使郑州陷入白色恐怖事件之中。
林祥谦是福建闽侯人,“二七”大罢工领导人之一,为了反抗军阀对总工会的破坏,1923年2月4号上午10点,林祥谦下达了罢工令。世世代代当牛作马的江岸铁路工人,在林祥谦的指挥下,拉响汽笛,高擎铁棍,涌出各厂站,犹如铁流直泻,势不可挡。一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大罢工,从江岸开始,沿着全长2400多华里的京汉铁路向北迅速蔓延,在不到3小时内,实现了全路总罢工。
2月7日,罢工进入生死搏斗的紧要关头。反动军阀在各站点对手无寸铁的工人进行大屠杀,工人领袖林祥谦等52位同事壮烈牺牲,林祥谦被捕后大义凛然,高呼着“我头可断,工决不可上”,威武不屈,当晚惨遭杀害,时年31岁。
也正因此,郑州这座城市,承载了厚重的历史记忆。这里,是中国铁路交通的枢纽,也是中国思想交锋的前哨。为纪念这场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郑州修建了二七纪念塔纪念馆,坐落在郑州市中心的二七广场,馆内陈列的实物、图片、文字等资料,还原了历史,展现了京汉铁路工人爆发出的工人阶级团结奋斗、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
从“没到过二七塔,就等于没去过郑州”,到见证现代化商业圈的兴盛,郑州二七纪念塔,牢守城市发展的中心,延续着一座城市的标志与灵魂,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之塔。
接着来到五一公园,团员们发现公园入眼处的一条文化长廊十分显眼。一幅幅红色宣传画页挂满整个长廊,古色古香,似乎把团员们也带回了那个久远的年代。

1886年5⽉1⽇,芝加哥的20多万⼯⼈为争取实⾏⼋⼩时⼯作制⽽举⾏⼤罢⼯,经过艰苦的流⾎⽃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运动,1889年7⽉14⽇,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开幕。与会代表⼀致同意:把5⽉1⽇定为国际⽆产阶级的共同节⽇。这⼀决议得到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

中国⼈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1918年。1920年5⽉1⽇,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群众⾛上街头举⾏了声势浩⼤的游⾏、集会。它犹如“黑暗里突然透出的一线红”,启发了工人阶级的觉悟,推进了中国工人运动和其他革命运动的发展。新中国成⽴后,我国于1949年12⽉将“五⼀”定为法定的劳动节。
劳动者通过斗争,以顽强、英勇不屈的奋斗精神,争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是人类文明民主的历史性进步,也是五一劳动节的精髓所在。团队成员在了解了五一劳动节由来的历史后,深受触动,将会艰苦奋斗,开拓奉献,做民族精神的传承者、时代进步的永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