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网

大学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访梅陇古村,助数字非遗

访梅陇古村,助数字非遗
2022年7月11日,浙江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人工智能学院“数字古器,国潮非遗”实践团赴浙江义乌市义亭镇陇头朱,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习当地乡村文明建设经验,宣传非遗传统文化,助力推进当地非遗数字化传承发展。

陇头朱村是一个有着8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村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实践团队先后参观了村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礼堂、白虎门厅、官厅和梅陇朱祠等现代及历史文化景点,并对村支书、非遗“鱼花”技术传承人、古董商人进行了采访,交流学习古村结合时代发展的经验,探索古村与互联网结合的营销策略,推动乡村振兴。
实践团队对古镇龙虾产业以及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了解,学习了以宣传特色文化、发展旅游业、结合农家乐带动全村经济发展的商业规划。针对陇头朱“龙虾节”,“女儿节”等节日架构与严谨的“红梅指数”评价机制,实践团通过数字化视角,建议该村依托微商等互联网职业,挖掘养殖上下产业需求,通过互联网加强多维产业协同发展,发挥“信息力量”增强节日客户粘性,让乡村节日产业常态化的同时,更多人能感受到陇头朱的文化魅力。
 
实践团队为实地探寻当地非遗发展程度,重点采访了一位经验丰富的鱼花养殖非遗技艺传承人朱女士。“鱼花”养殖技术是陇头朱村两大非遗文化之一,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陇头朱村的前辈们通过他们的智慧与努力,研究出了一套独特的“挑鱼花”、“撇鱼花、“数鱼花”到“养鱼花”的装捞及养殖技艺。“鱼花”即鱼苗,经过几代人的发展,该村已积累了大规模的线下客户群体,同时结合互联网电商平台,实行线上线下同时销售的新模式。实践团队提出了通过网络直播和节日宣传增加热度,凭质量打造口碑的推广方法,以提高非遗技术的数字化程度,为非遗产业增值。

陇头朱村古玩资源丰富,已形成较成熟的古玩交易体系,交易范围遍及全国。但因为古玩鉴定对观察的要求较高,线下交易仍为古玩交易的主流方式。实践团队与商户座谈中提到了数字进货的建议。
通过实践调研,实践团运用相关专业知识,总结了一条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村民收入的共富之路,并探索了一条数字化非遗与乡村建设结合的未来乡村之路。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访梅陇古村,助数字非遗

访梅陇古村,助数字非遗

浙江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人工智能学院“数字古器,国潮非遗”实践团赴浙江义乌市义亭镇陇头朱,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