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二十大召开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引领广大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厚植爱党、爱国、爱军、爱校情怀,让红色基因薪火不断、代代传承。河海大学学生处组织部分学生、党员、退役大学生组建南京国防事业发展调研实践团。团队通过采访退伍军人方式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落实“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的要求,感悟党的初心和使命,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和光荣传统。
7月12日上午,在指导老师沈洁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队河海大学行政楼二楼大会议室开展了采访学生处李淑明老师的活动,
李老师曾服役两栖机械化部队,目前在河海大学学生处工作,是我校国防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
图一 团队与李淑明老师,沈洁老师合影
追寻——初心使命
实践团队成员首先询问了李老师入伍的初心,总结为三个原因:其一是家族的影响。李老师的父辈都曾服役于部队,其二是个人爱好,从小热爱看军旅片。其三是98抗洪时受英雄模范们的感染,被人民子弟兵不怕牺牲的精神所打动。最终促使李老师下定决心参军入伍. 实践团队成员紧接着询问了李老师对“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的看法,李老师表示真正体验过部队生活的人是不会后悔当兵的,军营对个人品行的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 ,并鼓励青年大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踊跃参军,报效祖国。
图二 成员们正在和李老师热烈讨论
今朝——少年热血
成员们就自身实际,与李老师交流开设军事技能课和军事理论课的意义。李老师表示,军事理论课是用理论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当今媒体快速传播的军事新闻,让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要提防敌对势力对我们思想层面的腐蚀。军事技能课则能让同学们在校园里来感受军旅生活,同时养成良好作风。
就与同学们息息相关的大学生应征入伍,李老师根据多年来的高校征兵工作经验,总结了大学生报名参军的三个主要原因:其一,热血青年主动要求到服役,其二,参军后退伍回来可以获得免试转专业的资格,;其三,学生立志在部队长期发展。但无论是哪一种,都对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有积极意义。
图三 成员们正在采访李老师
未来——前路灿灿
李老师也满怀激情地向成员们讲述了近二十多年来人民军队的发展变化,在军备建设方面,军队作战形式不断立体化,武器装备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多兵种协同性不断变好。在整体素质方面,目前我们国家部队正在努力实现从量到质的改变,通过军队内的士兵、军官不断提升自己,二是通过招揽高素质人才。双管齐下,以此真正把部队建设为强军目标中的理想军队。
图四 李老师正在解答成员疑惑
通过对李淑明老师的访谈,团队成员看到了军营对个人品行的塑造及深远影响,明白了“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初心”,也对人民军队的建设与发展有了新的认识,成员们表示,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 在国家安全大棋局与世界发展大变局相交织的复杂局面中只有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才能保证我们国家长治久安,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而新时代青年需要在不懈奋斗中锻造过硬本领和品德修为,才能在强军兴军的时代舞台上施展才干、担当大任,书写无悔青春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