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星队里依旧充满团结友爱的氛围,每位队员都是一颗颗温暖且闪耀的星星。在撰写通讯稿的前一天晚上,文教板块的成员周晶晶为我提供了的她撰写的“非·凡,遗·产”教案与课件,让毫无思绪的我茅塞顿开,脑海里逐渐勾勒出通讯稿的基本框架。晶晶给予我的帮助让我十分触动,温馨的互动传递着馨星队温暖的情怀。我翻看一页页详实的教案,观看一页页精美的课件,鲜明地感受到她对待文教实践的严谨与负责。晶晶的教案高达八千多字,课件多达四十四页,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她对待云支教的用心与认真。
由于晶晶设计的教案逻辑清晰,内容详实,因此我在撰写通讯稿的过程中,思路十分清晰顺畅。“非·凡,遗·产”课程分为四个部分:走进非遗世界、木卡姆的传说、袅袅粤曲之音、解锁非遗密码。晶晶运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的视频素材导入新课,并且采用设问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用独特的视角带领学生走进非遗世界。为了加深对课程的理解,梳理撰写的内在逻辑,我观看了晶晶的上课视频。在课堂上,深塔中学的学生踊跃发言,互动时反响热烈,课堂氛围积极友好。考虑到学生及自身的文化背景,晶晶分别选取了新疆木卡姆和粤曲两类艺术形式作为典例,深入讲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及共同底色。通过课堂,我欣赏了刀郎木卡姆派的《新疆好》歌舞片段和乐曲经典曲目《彩云追月》,身如其境地感受到非遗艺术的地方特色。同时,在晶晶声情并茂地讲解下,我认识到了传承中国非遗文化对赓续民族精神、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性。
非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寄托在独特的民族精神。作为时代新人,我们应该自觉在实践中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肩负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感。
撰写通讯稿让我收获良多。馨星对的云端之旅仍在继续,我将依旧保持热爱,奔赴灿烂美好的明天。

(图1:冬奥会二十四节气开幕式倒计时视频导入)

(图2: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