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网

大学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合工大学子走进歙县,观非遗文化之美,访乡村文旅事业

为深入了解乡村文旅事业发展状况,探究乡村文化振兴政策,2022年7月15日至7月18日,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透析歙县文旅策略,聚焦乡村文化荒漠”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前往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展开调研。

1. 入古村访文化振兴之策
 团队深入昌溪乡万二村,探访当地旅游脱贫之路。万二村原是省级贫困村,依靠其数百年留存的独特的高大石塝垒砌的村落特色成功脱贫,在乡村文化振兴中极具优势。
 7月16日上午,在穿过一条古意盎然的青石板路后,200多栋徽派民居层叠镶嵌于群山之间,两百年前的古村景象重现于团队眼前,引起众人的感慨。团队首先进入万二村内进行拍摄和采访,深入参观万二村独具特色的徽派建筑,在采访村名时团队了解到,乡村文旅政策的实施为当地带来很多新变化,很多村民加入到文旅行业当中,部分青年选择回乡创业。
在村委会,团队有幸采访到黄山市社科联二级调研员,原万二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吴清健先生,以及现任万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宁国书记·。他们详细介绍了四年来万二村文旅行业从无到有的全过程,从健全村内基础设施,拓宽进村公路,到与高校建立旅游合作基地,扶贫工作队的成员与当地村民一起,将万二村这颗藏在深山中的“明珠”,展示在世人眼中,即使疫情时代文旅行业深受影响,万二村依旧凭借自身的魅力突破了现实的“封锁线”,吸引了大批游客
 提及未来的发展,吴书记表示万二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万二村的美丽是任何观者都无法拒绝的”,他们将继续建立健全基础建设,开发完善旅游项目,在乡村文化振兴的路上走的更远。团队走访结束时深切感受到万二村获得的巨大成绩和未来的巨大潜力,每位成员都期待着万二村成为烟火气与诗意相缭绕,蝉鸣声与人声相应和的田园诗景。
2. 至一线观墨砚留芳之美
 第二日,团队众人来到徽州古城,调查徽墨与歙砚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程产业链,深入了解非遗从业人员的生活现状和非遗产品在当下社会的处境与出路。在徽州新天地,团队走访非遗产品的销售者,了解当下非遗产品的发展现状。当地店主表示疫情时代下文旅行业受到一定影响,但通过线上销售,团队游览等形式其行业前景依旧明朗。在针对销售端调研之后,团队前往徽州历史博物馆,观看了徽墨和歙砚的珍贵展品,感受到非遗产品所承载的浓厚历史文化气息,更深入的了解到非遗文化传承的必要性。
 为更深入的了解歙砚的发展状况,团队争取到采访国家非遗代表传承人程礼辉老师,在程老师的工作室,团队成员有幸欣赏到程老师雕刻的砚雕作品,砚石温润生观,雕刻精妙绝伦,团队每个人都发出了惊叹之声。在团队成员问询到歙砚目前的发展规划时,程老师表示目前歙砚已经由古时的日用品向工艺品,艺术品转变,行业内部在筹划制定歙砚品质的评定标准,尽力降低大众进入歙砚领域的门槛。
 团队成员还进入老胡开文墨厂,实地走访徽墨的生产制作过程,了解到当前的徽墨制作依然坚持古法手工制作,但在原材料获取和加工方面与时俱进的采用现代设施,极大的提高了徽墨的生产效率。在生产线参观结束后,团队有幸采访到徽墨国家非遗传承人周美洪老师,周老师表示非常欢迎大学生来到徽墨厂走访调研,徽墨的传承发展需要新鲜的活力和外界的关注,提及徽墨的未来。周老师表示徽墨既要有传承也要有创新,希望徽墨未来能进入到普通大众当中。
 此次调研结束后,团队成员对文旅事业的发展现状有了清晰且全面的认知,进一步意识到文旅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其对经济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团队成员深刻感到文旅事业的发展不能只依靠从业者的努力,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先锋肩负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义务。经过此次调研,团队成员都希望能为文旅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