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讲好普通话 写好规范字
一句中国话,一份中国情,一口普通话,一颗中国心。上午10:00,实践团一行来到了富民小学,在一系列生动案例的引入下,推广普通话小课堂正式开始。主讲人兰馨茹向民族小朋友们普及了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并分发了“学好普通话”宣传手册。围绕普通话的基本音律,讲述了声母和韵母的区别与作用,促进他们更好的运用普通话,从而更好地加强民族之间的语言文化交流。
成员孙江远凭借书法功底,向同学们宣讲了软笔书法背后的深厚韵味,并在现场指导小朋友们共同书写“讲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标语,旨在以软笔书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奠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推普小课堂进一步浓厚校园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氛围,使民族学生养成了“讲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校园用语用字良好习惯,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作出贡献。
02
坚定不移听党话 矢志不渝跟党走
上午10:30,实践团宣讲员孙江远开展党史专题教育,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历史节点和主线,讴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历程,颂扬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大力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情感。通过讲述彝族英雄小叶丹、“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改革先锋”杨善洲、“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时代楷模”黄文秀的感人事迹,引导民族学生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
成员孙江远凭借书法功底,向同学们宣讲了软笔书法背后的深厚韵味,并在现场指导小朋友们共同书写“讲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标语,旨在以软笔书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奠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推普小课堂进一步浓厚校园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氛围,使民族学生养成了“讲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校园用语用字良好习惯,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作出贡献。
02
坚定不移听党话 矢志不渝跟党走
上午10:30,实践团宣讲员孙江远开展党史专题教育,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历史节点和主线,讴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历程,颂扬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大力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情感。通过讲述彝族英雄小叶丹、“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改革先锋”杨善洲、“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时代楷模”黄文秀的感人事迹,引导民族学生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宣讲员孙江远带领同学们声情并茂地朗诵《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共青团代表朗诵致辞(节选)》,同学们深受鼓舞,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表示从现在开始就好好努力,树立为国家、为民族的远大理想,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宣讲在红色歌曲《少年》的有力强音中落下帷幕。
承载红色基因、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本次党史宣讲课程结合当地民族特色,以接地气的党史故事讲解、红色诗文诵读、红色歌曲传唱等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相关语言文化活动,引导同学们增强民族学生对党的认识和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定信念,把一颗颗爱党爱国的种子种在学生心中,使其健康成长,开花结果。把红色传统、红色记忆、红色基因根植于青少年心中,引导广大青少年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真正做到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03
播下同心籽 盛开团结花
“同学们,你们知道人民币上印有哪五种民族文字吗?”宣讲员姜颖紫以“人民币上印有的民族文字”为切入点,结合不同价值的人民币上印有的少数民族形象来分析,重点围绕“中华民族知多少”、“民族特色知多少”、“民族故事知多少”、“民族团结一家亲”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教育引导同学们树立“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观念,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族学生的心灵中播下种子,使同学们明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课堂上,宣讲员姜颖紫还通过民族团结知识抢答的形式与同学们互动,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丰富的民族团结相关知识,提高孩子们对民族文化和民族团结知识的了解。
04
守护童真在路上 静待花开向未来
12点10分,宣讲员万春霞带来了一节意义非凡的公益课《爱护我们的身体》。
宣讲员首先通过热身活动“我说你指”让同学们了解自己的身体部位,明白身体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照顾和保护它。其次从“认识我们身体、如何分辨和防范性侵害、遭遇性侵害时怎么办、如果遭遇性侵该做什么”等四个方面进行问答互动、游戏参与等多种形式,教给孩子如何去防范和避免性侵害。课上,宣讲员和同学们进行角色扮演,演示了各种遇到侵害的情况,并告知同学们如果遇到侵害,可以大喊:“我不认识你,不要碰我!”“我还没满14岁,你想坐牢吗?”呵斥吓走坏人,来保护好自己。
课程结束后,实践团队向同学们分发了《女童保护防性侵手册》。学生们在课堂上发言踊跃,反应热烈,积极参与,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掌握了自我保护常识。
05
情暖童心手拉手 民族团结共成长
最后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加强民族交流,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团队成员谢文婧、兰馨茹作为主持人带领小朋友们进行了“情暖童心手拉手·民族团结共成长”的趣味活动,以轻松愉快的游戏互动方式提高大家的积极性,给本次志愿服务营造良好融洽的氛围。通过“胡萝卜蹲”、“真情传递”、“你比我猜”等互动性环节, 使得小朋友们借助游戏与实践团的哥哥姐姐们亲密接触,很快就敞开心扉、亲密无间,提升了实践队员和同学们之间的默契配合程度及团队凝聚力,一点点地拉近了彼此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让大家感受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良好氛围,真正达到各民族融合、交心的目的。
06
走访知民意 慰问暖人心
当日下午,实践团队深入牛郎村村民家中,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宣传民族团结知识。结合社会学专业优势,对当地村民进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当地村民对民族团结知识、未成年人保护法、儿童安全教育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普通话和规范文字的使用频率。
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社会实践团队是以“青春献礼二十大+加快推普步伐+助力乡村振兴+共促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民族团结实践团队,深入基层,关爱青少年,积极推动民族团结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以“口口相传”的形式,开展学习宣传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学习党领导下中国青年运动的百年历程,引导广大青年深刻认识到党史学习教育的深远意义,从党的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前行的力量,将弘扬少数民族文化、民族团结一家亲、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加强党史教育学习等有机结合,将少数民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与服务、儿童权益保护有机结合,铸牢民族团结之基,助力民族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