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暑期社会实践丨资源环境学院:走进乡村中学,践行育人服务
以青春感染青春,用生命影响生命,在潜移默化中共同成长。为响应党和国家发展乡村教育的号召,推动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增强乡村学生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022年8月25日,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会赴蕲春四中志愿服务育人途径研究团队(以下简称实践团队)立足自身专业优势,以“大别山师魂”、“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道德模范”汪金权老师的感人事迹为引领,走进他生前所任教的蕲春四中,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学校教育现状及学生现实需求,通过体验基层教育工作,在教学过程中体会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新担当、新作为,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注入新的活力,贡献自己青春的力量,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添一份力!了解当地历史文化,收集课程讲授素材
蕲春县,隶属湖北省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以北,以人才辈出著称,是著名“教授县”。为亲身了解当地历史文化与发展历程,在学校领导推荐下,实践团队于2022年8月26日上午走进“6.19张榜特大山洪抗灾救灾”纪念馆,在当地村委书记的细致讲解下,重温了那场不见硝烟的抗灾救灾战争,深刻了解到7万当地人民不屈不挠、不等不靠、同舟共济、重建家园的壮烈诗篇。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听纪念馆讲解 周士科摄
为进一步明确当地教育实践现状,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实践团队于2022年8月27日清晨走进了大同水库国家水情教育基地,了解当地对水情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的重视程度。大同水库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在国家重点工程蕲水灌区重要节点蕲春县张榜镇魏河村打造水情教育基层示范点,将水情教育宣传与蕲水灌区项目紧密结合,在灌区沿线设置节水用水科普知识宣传栏,传播水旱防御知识,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水情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水情教育氛围。

图为实践团队观看水库教育基地引导牌 余婉摄
本次实地参观考察使得实践团队成员对蕲春的水情实践教育的了解更加细致全面,实践团队成员也表示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责无旁贷!
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为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并为后续开展环境保护课程打下基础,实践团队于2022年8月27日中午来到驹龙园茶种植基地,感受当地独特的生态文化底蕴并收集了生态环境科普课程素材。
蕲春县驹龙园茶种植基地位于鄂东地区蕲北群山峻岭的九龙山寨之中,东连九龙宫,南接仙人寨,西靠仙人台,北邻大同水库,常年“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过后满山云”,生态环境纯净天然,观光旅游,景色如画。在感叹大美景象的同时,作为青年学子,应坚定内心的信念,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为农村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为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环保教育理念尽自己的一份力。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看驹龙园茶种植基地相关介绍 周勉摄
认识学校教育现状 传承优秀教师精神
为切实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现状,实践团队以“大别山师魂”、“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道德模范”汪金权老师的感人事迹为引领,于2022年8月26日下午走进了校史陈列馆和汪金权图书馆。
在校史陈列馆,实践团队了解到蕲春四中坐落在蕲春大北山长江中下游北岸蕲春张塝镇,创办于1956年,是张塝镇当时唯一的一所普通高中,现今为“黄冈市市级示范高中”。校园面积100余亩,建筑面积35800平方米,教职工150余人,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40余人,中青年教师占90%。学校秉承“服务山区,求全务实致远”的办学理念,为社会培育了大批人才。近年来,学校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办学效果日益显著,先后新建“汪金权图书馆”和“国家一级食堂”,现争创为湖北省农村品牌高中,是莘莘学子求知的理想场所,人才成长的摇篮。之后,在学校领导带领下,团队成员参观了汪老师生前摆放整齐的办公室,仿佛跨越时空亲眼看到汪老师认真备课、教学的模样,摆满奖证的荣誉墙也在无声诉说着汪老师在四中的故事。看到这里团队成员无不被汪老师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为他扎根山区,育人无痕的事迹所动容。汪金权老师的事迹至今已传播了数十年,汪金权老师永远地离开人世距今已有7年,但是汪老师的精神会永远刻印在这个时代。汪金权老师在日记本中这样写道:“也许我的肉体只能蜗居在大别山的一隅,但我的灵魂会跟随我的学生走向四方;也许我是荒原上的一根电线杆,只能永远嘉立在那儿,但我能把希望和光明送向远方;也许我可能永远是一座桥,但能让学生踏着我的身躯走向希望的彼岸,我就心满意足。”
在观看完校史陈列馆和汪金权事迹展览馆后,团队深入了解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也知道了更多关于优秀教师汪金权的故事。作为青年一代,应弘扬这种无私奉献、大爱无边的新世纪教师风范,坚定地走向国家、人民需要的地方,用平凡的人生创造更多的不平凡,让志愿服务的精神洒满整个大地!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看校史馆相关介绍 杨晨哲摄
明白学生切实需求 解决同学心理问题
为了确定进一步的志愿服务方向,实践团队在了解完学校相关信息后于2022年8月26日下午,针对学校60余名同学做相关匿名问卷调查,并根据回收的问卷进行分类统计,对每个学生提交的问卷进行重点分析,了解到不同学生的压力相差较大。后续我们通过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认识到这可能与其自身当前的成绩有关,大多数学生也向实践团队表达了他们对于未来的迷惘和每天重复学习生活的浮躁。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发放调查问卷 方号源摄
实践团队根据目前学生的学习困难与需求来展开后续志愿服务,重点围绕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引领学生们在社会大课堂中践行“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并在后续活动中通过开展环保宣讲、地理知识竞赛等方式来让学生们在寓教于乐中增长知识,也将准备心与心近交流、高考加油助力等多个内容的义务实践活动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们度过一个愉快而又有意义的假期!
为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和进步,学会人际交往和自我心理调节,实践队员们在2022年8月28日与同学们开展心灵交流活动。考虑到与学生交流的距离感和陌生感,实践队员们选择了午餐期间进行交流困惑、畅谈理想、话说学习技巧、排解学习压力。交流中,实践队员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学习焦虑问题,通过一些自身案例,深入浅出的向同学们讲解了焦虑等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发生焦虑后应如何面对。鼓励同学们要理性的看待考试和生活中的其他困难,积极面对生活,做情绪的主人。后续,实践队员还为同学们提出了一些宣泄方法,指出可以通过运动、交流、饮食、睡眠来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交流结束后,参与同学表示,实践队员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样与他们交谈、听他们倾诉、为他们鼓励,通过此次与实践队员的交流学习,有效地帮助了自己树立高考信心,缓解了自己的学习和心理压力!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与学生们进行心灵沟通 徐冰洁摄
介绍计算机地信知识 把握该专业前沿动态
由于“计算机”在当前社会关注度较高且属于高考报志愿的热门专业,为提高学生们对信息智能的认识及相关专业的了解,2022年8月27日下午,具有计算机相关专业背景的实践团队成员走进准高三(11)班,决定以“计算机类专业简介以及就业前景”为主题为同学们展开介绍,为该班同学讲述计算机类专业做什么、有什么、学什么以及未来就业前景等内容。实践团队成员以自身经历为切入点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从而引出信息智能化的基本内容。该次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计算机专业相关简介,实践团队成员用自己的电脑播放了预先准备的小视频,向同学们展示了计算机编程技术的强大,并简单介绍了计算机类相关专业与方向;二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相关简介,首先以最常见的百度地图、定位系统、位置查询等来引入地理信息系统,生动的介绍了什么是GIS以及计算机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三是计算机类专业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就业前景,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在课堂上,同学们认真做笔记,积极提问,氛围轻松融洽,同学们的热情回应也让实践团队成员倍感温暖。在此次教学中,实践团队成员基于自身专业背景为同学们进行专业知识介绍,激发同学们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热情,同时实践团队成员的表现也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得到了学校的肯定!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为学生带来信息智能课程讲解 于晓田摄
开展党史宣传课程 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青少年的党史学习教育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2022年8月28日早,实践团队成员前往准高三(5)班开展党史宣传课程。课程以“学习百年党史,传承革命薪火”为主题,让学生们通过本次党史课程学习,重温党的历史、发扬革命精神,深刻体会到美好的生活的来之不易,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课程中,实践团队成员通过播放《建党伟业》这部高质量影片,引起学生们对党史学习的兴趣。影片结束,实践团队成员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叙述了百年党史,引领学生充分认识到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发展困难和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壮烈牺牲。实践团队成员还和学生们一起朗读了李大钊先生写的《青春》,在铿锵有力的“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中,党史教育课程走进尾声!
课程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作为高中生更要扎实学习党史基本知识,做到知党爱党,学习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将红色基因融入到自己的血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抓住时代机遇,保持昂扬斗志、奋发有为、积极进取和不负时代赋予的使命担当!学校领导也表示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新形势下应加强高中生党史学习教育,发挥党史教育资政育人作用,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为未来民族复兴担当大任奠定良好基础!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为学生们进行党史讲解 王梦荻摄
介绍生态环保知识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人人有责。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广泛了解环境污染基础知识,增强同学们的环境保护意识,2022年8月28日晚,具有环境工程专业背景的实践团队成员走进准高三(5)班开展活动,一是利用多媒体设备放映环境八大公害事件的相关视频,并和同学们一起探讨污染产生原因;二是介绍关于大气污染的基础知识,由于学生具有化学基础知识储备,所以可以很好地吸收相关知识;三是介绍国内外大气污染现状,大气法律文件,讲解有关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的全球协定《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的故事,细致讲解我国碳排放、碳中和等一系列政策方针,对比国外与国内碳排放执行力度,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国家荣誉感。
在整个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踊跃回答问题,此次活动增强了同学们的国际视野和环境保护意识,也为学习生活增添了一份乐趣。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为学生们教授环保课程知识 周勉摄
举办地理知识竞赛 提高专业课程兴趣
《易经》云:“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本着激发学生对地理专业知识的兴趣、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以及地理教育的教学形式,2022年8月27日晚,实践团队在准高三(11)班开展了地理知识竞赛活动。地理知识竞赛内容分为了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专题,展现祖国各地风土人情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巩固知识、学以致用。在比赛过程中选手们充满热情、积极应答,充分展现了青年学子的青春气息与良好的精神面貌。“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通过本次的地理知识竞赛活动,增强了同学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升了同学们的地理专业素养,也为暑期还在学校努力学习的学子们增添了一份乐趣。

图为班级同学积极参与地理知识竞赛 徐冰洁摄
分享湖大学习生活 激发学生未来向往
为协助准高三学生尽快适应高三生活学习节奏,点燃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对大学的向往,明确自己的目标大学及未来职业方向,提高自身竞争力,实践团队成员于2022年8月28日晚走进准高三(11)班进行主题分享会。
分享会中,实践团队成员向学生们介绍湖北大学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学术底蕴,用精美的宣传视频和PPT抓住学生们的眼球,让其清楚的了解到湖北大学的本科招生情况,包括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往年录取情况、优势专业和学科建设等基本情况。之后,实践团队成员向学生们分享个人学习技巧、备战高考经验和报考大学经验,同时为学生们送上祝福。
实践团队成员独具匠心的分享设计、丰富的大学介绍,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关注,同学们纷纷表示湖北大学优美的风景、严谨认真的学术气氛、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都让他们心驰神往,今后也将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为学生们宣传湖北大学 方号源摄
临别感谢送祝福 实践感悟留心中
2022年8月29日上午,为感谢学校领导在实践期间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实践团队指导老师吴思带领实践团队成员为学校赠送锦旗。学校校长吴楚光表示这段时间看着实践团队成员认真备课、耐心讲解,被实践团队成员的用心所打动,对实践团队本次三下乡活动提出高度赞扬,也希望更多湖大学子学成后加入四中任教,投身乡村教育事业!
随后实践团队成员在学校领导的陪伴下,走进实践授课班级,为学生们发放纪念品,并寄语蕲春四中的学子们都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学生们也纷纷表示对实践团队成员的喜爱和赞美,短短几天时间,受益匪浅,今后会像实践团队成员一样保持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之中。
至此,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和学校领导合影留念
热爱可抵三伏天,实践不怕满头汗。从实践中学习、从实践中获取经验,也把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实践团队走进了农村,体会与大城市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了解到了农村高中的教育现状,认识到了农村高中教育教学工作的困难与艰辛,体味到了农村教师的酸甜苦辣,认识到了一群可可爱爱且充满梦想的高中生。虽然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时间短暂,但它是充实的,今后将对我们个人的成长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