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网

大学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纪实

  暑假期间,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匠心拾遗”调研团的成员陈祥利同学来到了日照市文化与旅游局,对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并有幸与非遗科的李老师进行了采访交流。
  据了解,日照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多年来也取得了一些优秀的成绩。截止到2022年,日照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国家级名录项目6项、省级名录项目28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65项,先后有1人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人入选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其中莒县过门笺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近年来,日照市一直在探索推动非遗传承和发展的政策。近期,日照市正重点推进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一个是通过传统文化与产业的融合发展,把有生产性的非遗项目或手工技艺转化成具有实用性的产品,增加经济效益,提高传统文化的传承吸引力。例如草编、影雕、刺绣等“扶贫车间”,这些产品出口国外,能很好的经济效益。另一个是通过文旅融合发展来达到丰富乡村振兴新业态的目标,通过“非遗+乡村旅游”模式,推动非遗成为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例如五莲县的五莲煎饼、五莲豆腐非遗美食项目,推出了“全虫宴”,吸引游客前来打卡鉴赏。
  然而,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一个是法规政策方面,目前相应的法规条例建设尚不完善,同时也存在部分传承人在传承实践活动中对现有法规政策理解把握不到位的现象。还有经费资金支撑不足的问题,非遗普查、非遗宣传与推介、非遗数据库平台建设都需要相应资金保障,如不然有关的工作开展就会困难重重。三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够,在现代化背景下,如果表演道具不与时俱进,就会面临受众面小,乃至失传的危险。不过,在李老师看来,最麻烦的还是“人”的问题。传承后继无人,是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阻力,尤其一些传统技艺类的,学习时间长、经济效益低,几乎无人问津。“这些仅仅是几个共性的问题,在调研过程中暴露出的很多问题都亟待我们去解决。”
  当谈到当下非遗工作的着力点和重点,李老师说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一点是强化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加强农村文化振兴的财政保障,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引导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乡村文化产业。再者就是要在尊重传统的前提下创新,考虑传统文化与现代人们审美角度之间的差异,在继承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动态展示出其文化特点。
  最后,李老师说到,非遗保护的道路任重而道远。还要继续加强非遗保护传承的融合发展、创新,让非遗真正融入百姓生活,借力富有特色的非遗项目,打造乡村振兴“日照模板”,整合多方资源,发挥非遗价值,更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助力乡村振兴。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实践纪实

暑假期间,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匠心拾遗”调研团的成员陈祥利同学来到了日照市文化与旅游局,对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进行了调研,

振乡村之兴,行青年之道

一个国家的进步离不开经济的飞速发展,但经济的发展不得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一个国家要想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路线,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