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研究表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人们造成的生理损害可以在短时期内恢复,但对人们心理的影响却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尤其是对大学生而言,为避免疫情蔓延到校园,学校面向低年级学生采取线上授课,居家隔离、校园隔离以及调整假期、考试延期等做法,使学生无法正常地参与校园学习,社交活动,享受娱乐生活。而面向毕业年级,新冠疫情也影响毕业生参与校招、校外实习以及考试面试的机会,一些大学生身上逐渐产生恐慌、焦虑、迷茫等情绪。因此,对大学生当前心理健康状况的探究有利于我们高效开展心理危机干预,促进大学生积极心理的发展。
团队通过问卷线上调研深入了解疫情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通过相关个人信息及量表,探究疫情背景下个体、人口统计学、心态弹性、家庭、学校防控等多方面因素对学生的心理求助意愿的影响程度。并明确重要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就此对政府、高校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提出可行建议,应对当代大学生在疫情下面临的心理问题。团队希望建立适应中国,契合当代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对疫情震荡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转变以及稳定发展作出相应贡献。
通过这次的研究活动,团队成员进一步认识到了关注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深刻感悟到心理状况对人们学习生活的巨大影响。号召大家在面对心理问题时,敢于寻求帮助,积极解决,以更加健康的心理状态迎接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