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网

大学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奔赴生态康养,守护黄河生态

整合资源,蓄力实践
实践团全员在实践前期进行线下会议并制定了详细的实践分工和流程,为后期安全返乡实践指明了方向,也极大提高了就地实践的效率。实践团成员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生态康养旅游热点,制作了直观反映民意、凸显实践主题的调差问卷,并将问卷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投送,后台收集到的答卷统计为后期实践提供了直观可靠的数据保障。除此之外,实践团拟定采访问题,对于当地游客或居民进行走访调查,从大众口中获得真实且有效的文字信息,潜移默化地向大众作黄河生态保护宣传,增强大众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实践团成员在实践前和实践进行中持续不断地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用综合思维思考问题,用真实案例佐证观点。值得重点关注的是实践团成员在查阅资料时发现:黄河生态旅游区位于黄河入海口地域,区内拥有河海交汇、湿地生态、石油工业和滨海滩涂景观等黄河三角洲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由此,结合近年旅居养老新模式成为服务业新趋势,通过文旅养融合,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彰显并持续助力保护、发展黄河地域特色,给予黄河源源不断的活力为目标,实践团综合各种资源进行实践活动。
躬身实践,聚焦调研
在博物馆内,工作人员向实践团讲解了黄河流域地势剖面、历史上黄河变迁以及黄河流域的历史名都等,并展示了宏观及立体的黄河视图,为实践团写好“黄河故事”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素材。在历史文化厅区域,工作人员带领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黄河百年之大变化,引导实践队员从专业角度全方位深入思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工作人员补充道:这治理成效显著离不开锲而不舍地抓好黄河生态保护工作,坚持国家提出的总策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在推动着完善康养旅游概念与框架,更好地与生态康养旅游结合,达到黄河文化深入人心,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在博物馆外,实践队员在居住区进行了走访,通过采访了解到大部分人们对康养旅游这方面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实践队员在进一步与他们交流之后询问是否可以接受康养旅游带来的生活体验,大部分人主观意识积极,表示非常乐意接受。同时他们也主动向实践团成员表述对此地的看法,指出他们久居此地发现现在黄河流域生态康养旅游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并不到位,存在些许隐患,比如开发模式僵化、乱收费,当地居民参与度不高等问题。由此,民众反映十分希望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建设者能正视细节问题,重视综合建设,将生态旅游与康养旅游更好地融合并减少相似的问题出现。实践团成员也通过此次民意调查进一步调动人民参与度与积极性,加深黄河情怀,为治理贡献力量。
调研总结,收获满满
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加深了实践团对于黄河这条“母亲河”的认识与对其意义的了解,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保护理念,激发了投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使广大民众意识到“保护母亲河”的重要意义。“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作为新一代青年,就要要争做黄河保护生力军,为母亲河的保护工作贡献青春力量。俟河之清康养实践团今后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讲好“黄河故事”,唱响新时代“民族精神”,用真才实学坚守理想信念,勇挑时代重担,贡献青春力量。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流域治理是关键,康养结合共发展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表决的通过更是为了黄河继续奔腾浩

走生态康养之路,促黄河旅游发展

黄河流域由于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加之早期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恢复康养难度的系数倍增,因此近年来黄河流域的生态康养旅游正逐渐加大

奔赴生态康养,守护黄河生态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近年来,集“度假养老”和“田园休闲”为一体的旅居养老逐渐成为服务业的新趋势

断纹历百年,绝响传千里

断纹历百年,绝响传千里

为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传承情况,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非”同寻常,“遗”心“遗”意实践队队员于2023年1月5日走进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