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调研家乡变迁与城市建设,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学习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未来发展规划,1月15日,“时移‘市’异”调研团成员前往北京首钢园区实地调研考察。
1919年建厂的中国首钢集团,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钢铁情结,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缩影。2005年2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首钢实施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方案的批复》宣告首钢搬迁和停产工作启动。2010年12月21日,首钢老厂区停产。占地面积7.8平方公里的首钢工业遗存保护和开发利用,受到北京市高度重视。首钢老厂区定位为“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传统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示范区、京西高端产业创新高地、后工业文化体育创意基地”。
团队成员进入园区,首先感受到的是工业遗存与冰雪旅游的完美融合,冷却塔旁建设起滑雪大跳台,成为冬奥赛场上运动健儿们拼搏的主战场
;三高炉改造后变身成为现代化博物馆,传承百年首钢工业印记;西十筒仓等厂房楼也已成为商业店面、冬奥组委办公楼。百年工业文化+北京冬奥赛场,不仅使新首钢园区迎来了高光时刻,也让世界看见了城市规划与城市更新的中国智慧。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依据北京市城市规划的调整,疏解非首都功能,建立首都功能核心区,首钢园区成为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虽然首钢园区的功能定位已经改变,但这些建筑遗存都在见证着北京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让人们深刻感受城市的巨大变迁,提醒着我们生活在不断向好向高质量转变,体悟城市内每一处地标独特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
图文:姚歆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