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实践团队来到汪疃镇苹果文化苑,在讲解员贺烩雨的带领下,从苹果的历史、生长特性、生产方式的演进、汪疃苹果小镇的未来规划四个方面深入了解汪疃镇苹果文化。首先,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观看了介绍影片,影片中提到汪疃镇通过人才科技引进、与高校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发展有机肥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借力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等手段,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以初张路为轴心的观光生态旅游片区,催生农业产业现代化新动能,为威海地区共富先行区贡献汪疃力量。据讲解员介绍,中国是苹果的主要起源地,是苹果属植物最丰富的国家,全世界现存树龄最长的野生苹果树如今依然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枝繁叶茂。如今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栽培面积、苹果产量和消费出口均为世界第一,占全球的半壁江山。
接着,讲解员重点介绍了第三板块苹果生产方式的演进。她提到,传统果园品种老化、费工费力、低产低效的弊端在现代市场阶段举步维艰,威海率先推广现代苹果栽培模式,汪疃作为威海苹果主产区,乘势而上成为苹果产业转型的示范区,为苹果产业的现代化提供新的参照标准。“汪疃的现代果园实行矮化密植、行间生草,利用水肥一体化,对比传统果园果园老、规模小、用工多、效率低的特点,省时省力、高端高效的优点十分明显”,贺烩雨说道。
实践团通过观看短片的方式了解到苹果产业从传统到现代离不开汪疃实践。汪疃以“红色党建+绿色治理”理念为引导,瞄准国际先进标准大力发展现代果园,进而拓展、细化苹果产业链条,提高各产业环节的科技含量,把工作思路由推动果园转型提升为推动苹果产业转型,为现代市场背景下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路径参照。

图为实践团成员聆听讲解。大学生校园网通讯员 吴源朋 供图
党建引领是汪疃实现苹果产业转型的根本保障,讲解员提到,通过建立健全园区党的组织体系,推行“将支部建在产业链条上、将决策定在联席会议上、将党课讲到田间地头上、将发展写在产业布局上”工作法,推行一套服务体系,对新型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现代果业发展的措施落实发挥重要保障作用。实践团了解到汪疃实践的产加销一体化、产学研一体化和现代果园乡村振兴一体化三个理念是汪疃苹果产业转型的重要因素。借鉴工业园理念打造现代苹果产业园、典型示范带动、打造高端苗木基地、延伸产业链条、广揽科研资源、打造苹果田园综合体吸引城市资源下乡六个举措,一步一个脚印,让苹果产业转型升级,让苹果产业名副其实。
下午,实践团探访威海毓景种植专业合作社,与汪疃镇汪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于忠亭和威海源农盛发农业合作联合社经理田世林进行座谈,了解当地的经济结构和产业设施,探索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思路和方法,助力乡村振兴并展开研讨。

图为实践团与两位负责人的座谈会。 大学生校园网通讯员 吴源朋 供图
座谈会上,于忠亭告诉队员们,合作社是股份制,村民以土地入股,一亩地就是一股,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土地,建成采摘园、垂钓园、露营等一体化的旅游基地,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并且实现村民增收,园区运转情况良好,那么给到村民的分红也就多,除去分红的剩下资金将会被用来扩大生产。“生态园的提档升级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所以做农业要有思路,要响应国家政策,跟国家路子走”,于忠亭说到生态园成功的经验是这样回答队员们的。
田世林跟队员们交流了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联合社是干什么的问题。他告诉队员们,联合社与合作社的不同之处在于,联合社更注重农业的三产即生产、加工、深加工的融合,包括种植、养殖、物流、电商、销售等全链条的内容。接着,是食品安全的内容。他说到生态园的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就关乎到食品安全,他介绍了自己的“中医农业”理念,用微生物技术解农残和发酵肥料。有队员提问关于有机农业的问题,田世林是这样回答队员的:“有机农业可以做,但是一直做下去很难,农业生产不用农药很难做到好的量产,食品安全并不是有机就能证明的,农药可以少用,但不用是不行的,如果想要让国人都吃上生态健康的东西,有机农业做不到。”这也是他自己决定做生态农业园的原因,生态园的农家肥是自己发酵的,农药解残的微生物技术也是在这里发展的。
最后两位负责人带领实践团逛了园区,提到目前生态农场发展的薄弱环节是缺少年轻力量,他们也希望能够有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起发展农业,将热爱献到生态农业之中,为社会做些有意义的事,全产业链条的发展需要更多人才的加入,对于新时代农学生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