荻港老许香菜:一片“小菜叶”,带动大社会
7月9日,合肥学院赴芜湖繁昌“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前往繁昌区荻港老许香菜有限责任公司,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荻港老许香菜”第三代传人许成华进行了采访,为助力乡村振兴、传承和发扬“非遗”文化贡献绵薄之力。身穿白色中式服,儒雅随和,精神矍铄,这便是成员们对许成华的第一印象。夏日的蝉鸣萦绕耳畔,许成华从容地坐下,跨越时间与空间,向成员们畅谈荻港老许香菜的历史与现在。
悠悠历史,深深情愫
“非遗”是历史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们不仅代表了古老的智慧和技艺,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重要纽带。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显得尤为重要。
“荻港香菜”是皖南地区特殊腌制的高杆白菜,制作历史悠久,从许氏一代始祖许天诺发明到现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清代李化楠所著《醒园录》中亦有记载,2009年被繁昌县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进入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层层工序,源源动力

在制作老许香菜的过程中,他对原材料的选择十分严格,坚决不使用任何化肥,以保证天然、纯粹的口感;为了确保香菜的味道和品质,严格把控腌制过程中所使用的三十余种调料,不断尝试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口感和味道;始终坚持对卫生问题的零容忍,从原材料的种植到采摘、从腌制到包装,每一个环节都严格遵循卫生标准,确保每一瓶老许香菜都能让消费者安心品尝。
老许香菜以其卓越的品质和独特的风味,赢得了无数食客的青睐。每一根香菜都在传递着许成华对传统手艺的尊重和对品质的执着。这种坚持,让老许香菜在荻港的美食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也让香菜在荻港的美食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如今,香菜已经成为了荻港一张闪耀的名片,它不仅仅是美味的象征,更是经济增收的引擎。香菜的种植、加工、销售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吸引了众多创业者加入其中。香菜的独特口感和营养价值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使得荻港的香菜产业逐渐壮大,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老许香菜从一只小篮子,到现在发展成规模这么大的产业,我感到高兴,骄傲地说,这也是我人生当中的一个成绩。”许成华自豪地笑道。
荻港老许香菜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对非遗的支持,近些年来政府对非遗文化越来越重视,荻港老许香菜产业的发展也蒸蒸日上。发展“荻港香菜”产业是顺民意、得民心的实事好事,是传承繁昌乡土文化、高水平建设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的重要内容。
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非遗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出巨大的潜力。这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更是对乡村经济的壮大和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采访进入尾声,许成华即兴清唱了自己创作的民歌:“老牛的尾巴长又长,牵着我们走向丰收和希望,山歌天天唱!”嘹亮悠长,一如他永不后退的进取精神。这不仅仅是他对非遗技艺的热爱和执着,更是他振兴乡村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