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大学生校园网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活动

安徽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探寻南陵目连戏

电头: 中国青年网芜湖7月11日电(通讯员 郭楠楠 丁芳芳) 7月1日,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赴芜湖市南陵县目连戏曲展示馆展开了艺术调研 。团队深入了解南陵目连戏的历史发展,现场观赏目连戏传承人铿锵有力的表演,近距离对话传承人,感受南陵目连戏的艺术风采和传承艰辛。

  习近平主席在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说道:“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由此来看南陵目连戏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不仅促进了戏曲艺术的繁荣发展,也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南陵目连戏公益性演出 徐文鑫摄)

 

古剧传承,芳华绽放

  南陵目连戏2006年12月入选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1年5月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南陵目连戏是指流传于安徽芜湖市南陵县及其周边地区的以“目连救母”为题材的戏文,是南陵县民间戏曲的主要演剧形式。它原始古老,自明初至今,600余年,南陵目连戏不断收蓄发展,日益定型。

2023年7月1日,团队通过参观南陵目连戏展示馆、欣赏表演和参访传承人,对南陵目连戏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太丰话对南陵目连戏的唱腔有着较大影响。地方戏离不开字正腔圆,要唱好南陵目连戏必须要学会太丰话。“豆(dou)腐”太丰话是“hou腐”;“一日(ri)”是“一li”;“刮风(feng)”是“刮hong”,会有些卷舌音在里面。必须要学会太丰话如果用普通话去唱就会失去原生态的韵味。

第二、一唱众和是南陵目连戏重要的表演形式。即戏台上的演员表演时,后台演员帮唱。早期并没有伴奏乐器的加入,而今为了更好的表演效果,加入了打击乐,如锣、鼓等,无弦乐。

第三、与傩共舞,庄严古朴也是南陵目连戏的一大特征。南陵目连戏有重要的仪规分别为:“起马”“接钟老仙”“出师”“出神”“披红”“赶散”“王灵官打火”,这些重要的仪规都离不开傩舞、傩仪。

第四、“善”与“孝”是南陵目连戏传唱内容的主要内涵。不仅承载着佛教“行善”为主的核心内涵,还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所强调的美善统一,具有重要的伦理道德教育价值。

 

(团队参观南陵目连戏展厅)

 

目连新生,非遗不遗

  根据文化馆馆长的讲解和传承人殷老师的采访,团队得知南陵目连戏在上个世纪曾失传过,只到1983年左右才慢慢被挖掘出来。为了挽救濒危失传剧种南陵目连戏,当地政府和文化局积极采取了各项措施。如下:

(一)1956年冬,省文化局在南陵组织"南陵目连戏"全程演出,演了五六天《目连救母》的剧本。

(二)1957年11年,完成了“南陵目连戏”民间手抄本的整理刻印。

(三)1958年至1960年,当时安徽省徽剧团研究室音乐组对"南陵目连戏"曲牌进行整理、记录。

(四)1979年起,时任南陵县文化馆馆务委员、业务组长施文楠组织谢昌禄、万庆时、荀道一、汪道根、朱华领、崔继新等民国时期的老艺人录制"南陵目连戏"重要曲牌,并整理记录,部分成果在《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安徽卷》中发表。

(五)2006年12月,经过挖掘整理和申报,"南陵连戏"成功入选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六)2018年,《南陵目连戏剧目集成》《南陵目连戏音乐集成》《南陵目连戏论文集成》完成编纂出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等专业机构的指导下,复排剧目15出,仪规2项;完成了民国老艺人传腔的录音整理,推出“南陵目连戏”公众微信号。

  此外,从2018年开始,每个月在南陵目连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都会举行“春谷大戏台”惠民演出,市民们可以免费观赏南陵目连戏、黄梅戏等戏曲演出。

2023年7月2日,团队有幸观看了一场目连戏演出。在表演开始前,团队兵分两路,一组去到化妆间观摩老师们自行妆发,另一组则是采访了南陵目连戏传承人殷乾华老师。通过观摩与采访,团队得知目连戏的妆容和发型要与扮演的角色保持一致。旦角的妆容就应该华丽一些。小生则要化的潇洒、清秀。旦角的眉毛要细一些,小生的眉毛要像剑一样。老生与老旦的妆面要画的沧桑一些。头饰方面。花旦较为讲究要梳辫子,要有首饰装扮。小生带颜色较素的纱巾勒头。老生则没有太多的讲究,一般带帽子勒头。

  在调研之前,团队仔细阅读了相关文献,了解南陵目连戏的唱腔保留了弋阳腔,但是当团队亲临现场时还是被其清纯、原生态的唱腔所感染。表演结束后,团队成员们迫不及待地向老师请教学唱了一小段。

 

(团队成员学唱目连戏 徐文鑫摄)

 

继承发扬,守正创新

  作为中国传统戏剧之一的目连戏已流传近千年,被称作“戏祖”“戏娘”,集大成地瑰集了所在声腔剧种的音乐、表演艺术精华和地域创造经验。“南陵目连戏”作为中国目连戏的重要一支,保留了“郑本”生成之前的不少艺术遗存,也接纳了“郑本”生成之后的许多艺术创造,在音乐上体现出来的“清槌慢板”“阳腔广调”和分声部演唱的声腔特色自成一派。南陵目连戏还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独树一帜的文化样本,它所蕴含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对于激发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价值。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有责任学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传统戏曲的生生不息点燃星星之火。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文明出行 交通安全共同守护

为进一步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内容,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理念、传递志愿服务精神、拓宽志愿服务领域、丰富志愿服务内涵,助力全国文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