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东昌葫芦雕刻技艺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更加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现于大众视野,7月15日,聊城大学药学院“时代晴雨表”社会实践团队于聊城市东昌府区东昌葫芦雕刻博物馆举办以“假如葫芦会说话”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其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及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进东昌葫芦雕刻博物馆,一个个工艺精美的雕刻葫芦映入眼帘,浓厚的传统历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在与东昌葫芦雕刻技艺传承人于师傅交流中了解到,东昌葫芦雕刻作为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三四百年历史,葫芦形态多姿多样,用料考究,在制作过程中用到片花、雕刻(针雕)、镂空、烙花等传统制作工艺手法。社会实践团队成员通过镜头记录了传承人于师傅雕刻葫芦的过程,以微型纪录片的形式记录本次学习过程,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